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生机大损,但英王陈玉成和忠心耿耿的李秀成王却多次击败八旗、青营、湘军,甚至彻底歼灭了李旭斌的湘军主力,以及盛堡的骑兵军团, 并一度扭转了危机。
陈玉成、李秀成胜利的背后,是军事指挥问题的临时解决,各部队齐心协力。 在第一次宗阳会议上,桐城大获全胜,收复了皖北,并吞并了麻花军。 在第二次宗阳会议上,取得了浦口的胜利,并开通了北京师的运输线; 部队出动三河,李旭斌全军覆没,湖南军东征的势头受挫。
在建平会议上,太平军各界领导人纷纷前来,王公君们一起商量对策,相互配合。 接下来,李修成第二次灭了江南大营,并趁势夺取了江苏和浙江,延续了太平天国的几年生活。
可以说,天井事变后,太平军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军事指挥权的暂时解决。 一连串的失败之后,陈玉城和李秀成不配合,王爷和王爷分头作战,最后被各自击溃。
历代农民起义胜利的关键,在于指挥是否统一。 朱元璋为什么会赢? 胡大海东征与张世成作战,其子胡三舍违反军令擅自卖酒,朱元璋处死。
卖酒,事情可大可小,但朱元璋却极力不顾众人的恳求,不顾将军们的恳求,杀了胡三社,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朱元璋想告诉大家:他有绝对的指挥权,军队必须绝对服从。
杀了胡三社,胡大海能做什么,敢反抗朱元璋,还是向张世成投降? 答案是,胡大海要继续拼命,化悲痛为力,毫无怨言地攻打湖州。
再看李自成,攻打燕京之后,刘宗民纵容士兵抢劫吴三桂的妃子陈媛媛,但李自成却拦不住。 李自成让刘宗民带兵招伍三桂,也遭到拒绝,并当众说:“大家都是贼,何必放我走。 ”
从胡大海和刘宗民的表现可以看出,为什么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而李自成最后只能被九公山的一个农民杀死。
太平天国为何失败? 李秀成杜绝了“十大错误”,指挥权的混乱是关键。 因为,天井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再也谈不上统帅了,只能靠将领们自己的配合,而不是强派。
杨秀清,太平天国唯一有权统治和指挥的太平天国皇子,但综合能力一般,不容众望,将太平天国带入了深渊。
说起杨秀清,不管是清军还是太平军,都对他评价很高。 因为太平天国初期的很多重大胜利,都是在杨秀清的策划下取得的,所以他有一定的指挥天赋。
那么,为什么还说杨秀清的综合实力一般呢? 很简单,这些辉煌胜利的背后,不是杨秀清有多么有远见、有远见,而是他统帅一统,容错率高。
我们先看看北伐,2万精兵孤军北上,这是什么概念? 这两万人都是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将领主要是梁光的“老兄弟”,士兵是梁湖的百姓,都是百战师。
林凤翔、李开芳、姬文渊,在太平天国初期,都是绝对的前锋将领。 如此精锐的部队,杨秀清却带着它北上冒险,导致全军全军覆没。
北伐遇到挫折后,陆续派出朱锡坤、曾立昌、秦日刚等几批北伐增援部队,人数只有几千人。 结果,朱锡坤在吃饭的时候被清军牵着**吃药,除了保存完好的林少章外,其余的都被打败了。
曾立昌抵达临清,却被清军包围拦截,李开方只好前去救援。 结果,李开方还没到战场,曾立昌就被歼灭了,他跳进了黄河。
秦日刚更是暴愁,一到蜀城的杨家店,就吐槽道:“北路妖军太多,没有出路了。 清军防守严密,秦日刚没有试图进攻,兵力不足是主要原因。
在李秀成的“十大错误”中,北伐占了“三”,可见杨秀清的布局不好。 如果加上后面提到的“天井事件”,以及林绍章的“湘潭惨败”,以及与杨秀清有关的“十大错误”,东王占了5个,也就是一半。
北伐惨败,太平天国损失了一大批精锐老兵。 试想一下,如果把北伐军编入西征,充当西征的主力,曾国藩的湖南军怎么可能有机会崛起。 林凤翔投身北伐,南昌必胜,江西早就是太平天国的领地了。
北伐之所以结束,是杨秀清负有主要责任。 不过,考虑到北伐军都是西王萧超贵的下属,也不排除杨秀清想借清朝之手削弱萧朝贵势力。
要知道,萧朝贵在太平天国初期,曾经超越杨秀清,居然主持了军事。 萧朝贵不仅兵马多,还享有“天下哥”的资质,身体素质非常好。 杨秀清虽然说自己可以“从天而降”,但他的身体很差,他做不到。
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军也进行了西征,杨秀清的指挥水平和容纳的人数一目了然。西征的胜利,不是因为杨秀清聪明,而是因为他的容错率很高,大家暂时容忍“天父降临人间”,不撕脸。
在李秀成的自报中,他骂了林少章的“湘潭惨败”,说是大错特错。 为什么? 湘潭惨败抹去了井岗胜利的功劳,曾国藩在绝境中幸免于难,湖南军也站稳了脚跟。
靖岗的失败,让本来就对曾国藩不满的朝廷和湖南官僚士绅有了对付湘军的理由。 如果湘潭还是失败,长沙就不复存在了,曾国藩不仅无法继续建立湘军,能不能活下来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湘潭为什么会失败,主要是因为林少章无能。 林少章,杨秀清的亲子。 西伐本来是掌管魏国宗和石国宗的,魏军和石向真都是名将,曾天阳也心狠手辣,杨秀清只是让林少章上阵,他也当主力,他也喝醉了。
在接手西征之前,林少璋的军功是“与朱锡坤一起北伐,六合营被烧毁,他自己保住了部队”,仅此而已。 可以说,林少璋差点没和清军打过仗,也没什么军事经验。 后来,在安庆之战中,林少璋的糟糕表现让陈玉成陷入了绝望。
人才平庸,威望不足,林少章为何执掌? 很简单,杨秀清不想让魏国宗和石国宗的势力太强,所以就想培养自己的人,让其他的“国宗”做他的副手。
湘潭战败,湘军趁势扩大战果,抵达天家镇。 此时,杨秀清并不愿意派出魏长辉、石达凯等名将出击,而是让秦日刚掌控,遥控战场。 就这样,天家镇之战再次失败,数千艘战舰被烧毁,太平天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天家镇战败,湘军在九江城下阵亡,魏氏和石氏西征的成果几乎全军覆没。 曾国藩甚至大喊,在过年之前,他抓了安庆和南京,活捉了洪秀全和杨秀清,然后过年。
北伐惨败,西征也是逆风,杨秀清是主要责任人。 从西征来看,杨秀清犯了太多的错误,不仅是因为他能力不足,更是因为他缺乏宽容。
当然,每一次重大失败,杨秀清都能总结教训,及时调整部署,调动各方力量,取得新的胜利。 比如天家镇惨败后,石大恺参战,在九江、湖口大获全胜。
战败后,他依然能够享有如此高的威望,统一指挥所有的兵马,这是杨秀清的优势,他的容错率远高于其他人。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杨秀清享有“天父传闻”的资格,权派暂时容忍,不敢撕脸。
不过,还没来得天下,杨秀清就开始布局,想要削弱强派,增强自身实力,魏长辉、石大开等强派怎么可能听从? 要知道,杨秀清没有世家背景,所谓的“天父降临人间”根本不存在,硬件实力强大的魏长辉和石大凯怎么可能让东王胡来。
杨秀清也知道魏长辉和石大开的实力,也知道他们的硬件很强,要是要正面交手,掀翻桌子,他根本对付不了北王和翼王。 就这样,杨秀清经常用“天父降临人间”来惩罚魏长辉和石大凯,甚至当众训斥他,让王爷们下不了台。
杖骂王爷,是以“天父”的名义,不是以东王的名义,这本身就说明杨秀清缺乏自信,但他却有“天父”的气场。 后来,杨秀清想要接手魏长辉和石大凯家族奠定的基地,北王和翼王最终站在了天王一边,杨秀清死在了天京事变中。
在天京事变之前,众人考虑到“天父”的因素,为了维持信仰的纽带,不许他们暂时接受杨秀清的统一指挥,就算王爷们心中不满,也要服从安排。 天京事变后,所谓的“天父”就是个笑话,建在沙滩上的亭子一碰就倒塌了,神话破灭了。
统一指挥系统是天井事件后太平天国的奢望。 陈玉成和李秀成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协调各界士兵的行动。 然而,依靠地方军事领导人召开会议,实现临时统一指挥,注定不会长久,太平天国最终在自己的事务上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