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 新京报记者 薛军摄
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7日上午10时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王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中外提问。 王毅表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各方对需要什么样的多极化和全球化没有达成一致。 中方的立场是,要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
王毅说,平等多极化就是要体现各国权利、机会、规则平等,不再可能由少数大国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再允许将国家分为三、六、三、 九、以此类推,在所谓实力地位的基础上,谁的拳头最大,谁就不能说了算,更不能让一些国家上饭桌,有些国家只能上菜。要确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平等参与,享有权利,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这些言论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坚决反对“餐桌菜单论”。 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谈到美中关系时说:“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谈判桌旁,你就在菜单上。 “餐桌菜单理论”一经抛出,就引发了各种解读。 有人说这是对国际政治中丛林法则的直截了当的表述,有人说这是对国际体系中多党博弈形势的描述,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不严谨的即兴表述。
事实上,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用“餐桌菜单论”来比喻国际体系。 撇开不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布林肯解释了中美关系,称应采取措施有效、全面地与中国打交道,“确保美国现在和将来都坐在谈判桌旁,而不是在菜单上”。
由此可见,“餐桌菜单论”包含着美国一些政客对国际政治的真正考虑。 这意味着强权政治和丛林法则是国际政治的共同规律,大国博弈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是排他性的零和博弈,国家不选边站,就会被桌上的强者吃掉。
这种考虑无疑是危险的。 一方面,“餐桌菜单论”挑战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石的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这是国际社会在战祸之后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果拳头的大小成为常态,那么无论大小,所有国家的平等都将没有办法。
另一方面,“餐桌菜单理论”以潜在竞争对手的“敌对思维”为前提。 简单地将国家间的正常竞争简化为对抗,无视共同利益的存在,把全球治理看作是“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私有财产,这实际上是冷战思维的变相表现。
当今国际社会,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产业链面临重组考验,国际科技合作被转移阻的迹象若隐若现,不确定性已够多。 国际体系越是动荡不安,就越有必要认识到“餐桌菜单理论”的危险性。 王毅对“桌单论”的回应,四句“不能再允许”,是有力的对策。
不能再让“餐桌菜单论”泛滥,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中国提出实现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和包容性经济全球化,是应对动荡国际局势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总的说来,各国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平等,给以主权平等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设置了一道防火墙。 各国都能平等参与,享有权利,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是对“小院高墙”和阵营对抗的“伪多边主义”的有力纠正。
弱肉强食不能代替平等发展要求,多党博弈不能代替合作共赢,单边全球化不能带来经济繁荣,这是国际政治的最大现实。 可以说,中国对“餐桌论”的建设性主张,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社会有必要继续大声疾呼反对“餐桌菜单论”。 国际体系不是餐桌,全球治理不是个别国家或集团的专属权利。 国际社会只有坚持平等、共同发展、共享和平的理念,才能摆脱当前的安全困境和发展瓶颈,走向共同繁荣。
作者:徐立凡(专栏作家)。
由布鲁斯马编辑。
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