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为苹果12的价格上涨,没有给出用耳机和充电线砰的一声关门的操作,网友们打出了谐音的梗:“如果你不喜欢苹果12,那就等着买苹果13吧,因为王守义说的是13香。 ”王守义的官员也配合网友的调侃,跑出来回应:12 不知香香不香,王守义的十三香绝对是香,你活该。再加上真正令人惊喜的苹果13,不少人惊呼:“王守义说得对! 十三确实香! “成功让王守义十三香登上了全国网红的宝座。
这是全国知名品牌,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调味品品牌。
2003年,王守义去世,将公司留给了三个儿子,并留下了遗言:“公司不准多元化,不准上市,不准玩资本运作,不准家族做房地产赚快钱。 ”
但王守义去世后,后人并没有把他的建议放在心上,投机房地产、开餐馆、升级产品搞海外市场等等。
迷茫之后,王守义的后代开始听从父辈的教诲,安心经商,坚守调味品主业。
不过,由于企业低调倔强的作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王守义回想起来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香”。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曾经风靡全国的十三香,如今又怎么了? 老民族品牌的最终命运只有寂寞吗?
王守义的“十三香”不是王守义自己发明创造的配方,而是王守义从祖父那里继承和改进的。
十三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王家世代经营着一家名为“兴隆堂”的店铺,主要销售草药和香料。
乾隆年间,王家调制了一种味道独特、香气扑鼻的香料,可以大大提高菜肴的味道,因此被引入皇宫供清廷使用。
清末,王守义的爷爷为了躲避战争,拿了秘方,没有固定的住处,也找不到那么多口味的中药,所以这个秘方被暂时打断,逐渐被世人遗忘。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国家稳定下来后,年迈的爷爷才把家里的秘方告诉了王守义。
早先继承秘方的时候,王守义只用秘方给自己做饭,并没有想过要把他做成生意、做品牌。
直到1960年前后,因为水涝和旱灾,河南爆发了一场大饥荒,数万人流离失所,在苦难中枯萎,树皮、草根、土都用来吃饭,幸存的王守义想着用这个公式赚钱,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
为了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口味,王守义对原有配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最后将其命名为王守义十三香。
不过,王守义的十三熏香中,不仅有十三种香料,还有胡椒、胡椒、草果、肉桂、木头等二十多种天然中药材。
因为家境贫寒,王守义和儿子们在一家小作坊里做了十三炷香,用两个篮子平肩在街上卖,从河南卖到河北,只卖一毛钱。
之前因为大家没什么钱,所以不太愿意把钱用在这种不必要的调味品上,但因为价格便宜,很多人都有尝试的想法,王守义还是有些生意的。
王守义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还在包装纸上盖上了“十三香”的印章,百姓反应很好,喜欢在过年的时候从他们那里买十三香,让王家度过难关。
但到了1969年,潮水涌入农村,全国开始了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没人敢做生意做生意,于是王守义停止了生意,让十三香暂时离开了公众的视线。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无数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
王守义虽然年纪大了,但也在改革初期申请了营业执照,租了个摊子开始卖十三香,不顾严寒酷暑,在摊上卖的却从未停过,销售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利润少但周转快, 而利润只有8美分。
因为物美价廉,王守义的生意越来越兴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让王守义和儿子有了做大生意的想法。
1984年底,孩子们跟着王守义开始努力,开始设计十三包并申请品牌注册兴隆堂十三香就这样建成了加工厂,成功结束了全国五香粉八味单一调味的老模式。
仅靠传统商人的勤勉和坚韧,到王守义去世时,十三香的销售额已达5亿元。
王家第一个“叛逆”的人,就是王守义的孙子,也就是十三香的第三代,王太白。 在2014年的一次专访中,王太白曾讲述过不听爷爷遗言,知道自己回去的路的故事。
因为家家早富,年轻时的王太白是个父母疏于管教的富家子弟,在英国读书时,曾在曼彻斯特投机房地产,最后损失了数千万,灰溜溜地回国。
回国后,他没有想过安芬,心里有多元化上市的想法,但父亲是个保守的人,只要提到上市,他就会骂“上市就是钱圈”。
后来,王太白没有放弃,再次从事房地产,甚至因此与家人闹翻。 但最终,历经千辛万苦,他只赚了1个3亿,让他深深感受到家族企业不容易。
除了王太白之外,十三香的掌舵人王银良也尝试了一下王守义的建议,想着开店,实现产品升级,顺便推广调味品的销售,但最终反响平平,500家门店的计划一推出就被打断了。
几次失败,让王家明白了沉淀的意义,放弃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副业,转而专注于主营业务调味料。 但回头看,如今的调味市场已不再是十三种香料的世界。
为了挽救市场,十三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沉淀”,甚至搞了“去家族化”的经营,让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好。 十三香经理黄林曾透露,公司营收已经连续五年**,其中2019年营收为234亿元。
不过,疫情过后,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后来,十三香这个“倔强”的生意很少投资新项目,即使产品已经很丰富,但口碑还是不如以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