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建,中国最失败的水利工程,为什么没有被拆除?
三峡工程的成功为我国水利建设树立了标杆,三门峡大坝是一个有争议的项目。 它耗费了不少钱,虽然给河南和山东带来了丰收,却让陕西遭受了洪涝灾害。
甚至有人呼吁炸毁三门峡。 值得深思的是,这座有争议的大坝对我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洪涝灾害给河南、山东等地造成严重损失,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水利部于1954年召开会议,决定在黄河上游修建一座大型蓄洪大坝。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邀请了苏联专家贝尔科夫作为外援。 伯克夫最初提议在黄河径流最大的铜关地区建造一座大坝,但由于铜关地区的土壤和地形问题,该提议被拒绝,如果堤坝决堤,将淹没陕西13%的农田。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在河南三门峡建造大坝。
1960年,三门峡大坝投入运行,给沿海地区带来了显著效益。 在此之前,山东每五年就发生两次因洪水决堤而引发的灾害。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水库在汛期前和期间蓄水,有效控制了下游水流,使此类灾害不再发生。 与此同时,山东黄河沿岸小麦平均单产增长了32倍,河南棉粮总产量也大幅增长了46倍。
然而,陕西的情况更糟。 大坝最初是为了防止洪水而建造的,但它给陕西人民带来了洪水。 2003年8月,陕西渭河流域造成20万人被迫离家出走,大面积农田和村庄被淹,造成直接损失高达10亿元。
陕西省习的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三门峡大坝应该被炸毁。 这是因为三门峡大坝的建立遭到了当时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的强烈反对。
黄万里认为,三门峡大坝将导致洪水的转移,即下游洪水向上游转移,对环境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据陕西省水利部门统计,1965年至2008年,大坝建成后,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涝137次,比原水平增加50%,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这是因为三门峡大坝已经淤塞了陕西黄河的所有沉积物。 到1962年2月,库区泥沙堆积量已达153亿吨,导致河床上涨,使渭河水不能流入黄河,只能流向居民区。
结果,在2003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陕西不少人对三门峡大坝感到愤怒。
1.问题解决:那么,如何解决陕西的洪水问题呢? 1966 年和 1968 年,大坝增加了两个孔和四根管道以排放沉积物。
从那时起,已经进行了一些改进和调整。 2.后续改进:2001年,黄河下游小浪底大坝建设完成,吸取了三门峡大坝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大量的泄砂孔。
现在,小浪底大坝和三门峡大坝协同治理洪峰和砂砾,显著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文环境。 3.三门峡大坝争议:三门峡大坝自建成以来虽然一直存在争议,但一直没有被拆除。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利大于弊。 从项目本身来看,在三门峡大坝建设初期,苏联专家的设计方案存在重大问题,导致项目出现各种问题。
这位苏联专家忽视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质特征和黄河沉积物的潜在危险。 再加上那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人们盲目崇拜专家的权威,不听反对意见,最后建成了只能控水,不能除沙的大坝,设计有缺陷。
此外,三门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被严重低估,导致大量土地盐碱化、农田淹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坝的建设涉及许多移民问题,给库区的移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直到21世纪,这些问题才得到相对适当的解决。
水库泥沙堆积导致黄河流入段河床抬高,使渭江下游洪涝灾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它也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好处,比如河南、山东坚决反对炸坝,因为三门峡水库每年能给河南带来2亿元,在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当地的一张旅游卡。
山东也不愿意拆除三门峡大坝,因为三门峡水库的存在,避免了精神崩溃的风险。 当你在屏幕前时,你支持哪一方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