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来自电影《汽车总动员》。
文章作者: 贾鹤辉 |编辑:葛薇薇。
“有牌可打,但不多。 ”原本以为2023年的轮辋够了,没想到2024年会更糟!
2月19日,比亚迪高喊“电价低于油”的口号,下调旗下车型“秦加”的上市价格。 很快,多家车企似乎做好了准备,纷纷跟进官方宣布降价。 新年伊始,轮辋就陷入了混战。
尽管比亚迪已经拥有庞大的规模和产业链体系,但仍伴随着一些隐患。
结合财报,比亚迪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4%68%,但根据业绩来看,年度净利润增速有望下降至7446%~86.49%,这反映在销量上,增速也明显下降。
不难发现,为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完成2024年新车交付450万辆的目标,比亚迪毫不犹豫地打出了“七伤”——降价。
需要弄清楚的是,比亚迪疯狂的降价到底是亏钱还是满怀信心? 在注定2024年血腥的汽车市场中,能够有效抵御新势力攻击的传统燃油车有哪些优势?
2023年初,特斯拉在补贴和购置税下调期间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搅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其次是比亚迪的9起价98万元的“秦加DM-i冠军版”上线,震惊了整个汽车行业,甚至引发了各大品牌的降价浪潮。
我原本以为是998万元的起步价已经断裂,不出所料,长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比亚迪,今年开工后不久就放出了重磅炸弹,新推出的“秦加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官方指导价进一步下调至798万元,较上届冠军版车型降价2万元。
资料来源:比亚迪官方微博。
据第一财经介绍,降价对刺激消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表示,两款新车上市前夕,不少客户收到消息,在上市当天就下单了,虽然才春节后的第二天,但试驾客户的接待已经超过8组,宛如市场般一幕。
看到行业销售冠军摆出“翻桌”的姿态,包括同属独立阵营的其他车企和合资品牌,纷纷效仿。 长安启源、五菱汽车、哪吒汽车、北京现代、上汽通用均进行了降价。
新年伊始,各大车企打得一团糟,明明是带着自己的心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车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作为最简单、最粗暴的带动销售方式,以市场换市场自然成为众多车牌的首选杀手锏。
只不过,在某种程度上,燃油车的降价似乎有些被动,毕竟过去有相当的利润空间,没人愿意主动吐出嘴里的脂肪。 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降价自有底气。
为什么国内汽车市场被新能源汽车掀起?
从战略角度来看,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的斗争已经持续多年,自主品牌一直被合资品牌压得喘不过气来。 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自主品牌只能依靠新能源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
二是各大车企争夺市场。 事实上,从第一次大战开始,很多合资品牌为了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纷纷放下身子加入这场战斗。
从表面上看,整个2023年都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但在更火爆的A级轿车市场,根据车帝公布的统计数据,过去一年销量最高的是日产Sylphy和大众Lavida,分别为37辆60,000 和 3510,000辆,比亚迪秦加32辆销量3万台位居第三。
消息人士了解车帝。
持续的硬降价也没能打到合资品牌,这让比亚迪感到紧张。
当然,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国内大部分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都还处于上升通道,自然有自己的销量和成长目标。 例如,比亚迪的2024年销售目标为450万辆,与2023年相比同比增长50%。 在已经极度内卷的市场中,比亚迪率先掀起一场**大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更关注新能源汽车降价的信心。
首先,原因新能源汽车企业逐步掌握了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才能在合资品牌的围剿和打压中脱颖而出。
与许多选择将零部件交给第三方研发生产的车企不同,比亚迪自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来,一直在开发自己的零部件,构建垂直产业链,包括核心电池、电机、低压电子电器等。
在这种不受外界约束的发展模式下,比亚迪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降价表面上是一场一流的战斗,其实是一场对全产业链能力的竞争。
资料来源:比亚迪官方微博。
事实上,不仅是比亚迪,长城汽车也在不断加大零部件投入,早在2019年,就公布了旗下六大零部件企业,包括蜂巢亿创、蜂窝能源; 2022年底,长安汽车开始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 吉利汽车此前正式宣布与法国雷诺成立动力总成合资公司,成功实现中国车企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的逆向输出。
同时,规模效应可以有效控制汽车制造成本。 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在规模化生产后可以进一步降低零部件成本。
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是如此,他们跟进降价,以价换量,再以规模扩张降本,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长安启源A05,这次跟着比亚迪降价,虽然目前月销量不到3000辆,但降价**后,销量一直在稳步增长。
绝对电池成本的下降也是新能源汽车降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里,碳酸锂的核心原料从2022年的50万吨下降到今天的8万吨。
这样一来,比亚迪就不再需要对合资燃油车“仁慈”了,汽车市场格局将再次迎来颠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只能被动地被打败。
不可否认的是,全产业链的布局、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模效应以及电池成本的下降,确实可以使新能源汽车拥有更可控的价格调整空间。
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更新迭代缓慢,产品智能化程度也不高,但如果能摆脱其高水平的原因之一——覆盖全国的经销商体系,像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样,可能根本就没有玩的牌照。
比如雷克萨斯,很多键盘车神口中的“高速公路闪电”,早先就有了纯进口的光环,只能依靠经销商进行国内销售,随意涨价,根本不接受厂家的指引**。 试想一下,如果直销模式在内地市场开通,对同价位的其他车型会有多大的降维效果?
资料来源:雷克萨斯官方微博。
而且,以新生力量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与合资或纯进口品牌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众所周知,传统燃油车的发展历史自传统燃油车问世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新能源汽车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购买汽车时最重要的因素是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的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合资品牌在品牌效应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优势,而一直在市场呼风雨的德日汽车品牌往往更容易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嘲笑理想汽车的“冰箱彩电沙发”,花BBA(宝马、奔驰、奥迪)买泰利凡OEM车,也包括江淮蔚来OEM、小鹏是海马OEM等等。 即使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售冠军,它仍然不是被消费者称为真正的大品牌。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实际的市场表现。 虽然国内新车制造势力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发展前景良好,但在销量数据上仍不如传统燃油车。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A级车市场年度销量榜上独占鳌头的日产赛逸和大众拉维达之外,如果算上高端和豪华车市场的表现,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分别达到82辆50,000, 7650,000 和 729万辆,超过30万辆的中高端**细分市场很少能与之匹敌。 毕竟,如果你准备用几十万现金买你的第一辆车,有多少人能完全抛开BBA?
然后是成本控制方面。 经过多年的沉淀,在没有绝对技术创新的前提下,燃油车成本相对稳定,新能源汽车受原材料波动的影响较大。
虽然比亚迪这样的大型车企凭借其强大的垂直整合和全产业链能力,能够实现规模化,但这是基于足够大的销量,对于一些中小型车企来说,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为一点醋包饺子”。
诚然,整个汽车市场的总趋势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和新势力的替代过程,逐渐粉碎旧传统。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一步加快,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将超过50%。 ”
只不过,不管怎么说,战争对各大车企造成的实际伤害是不可忽视的,虽然面对日益动荡的汽车市场,这一举动不得不走,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之间很有可能达成新的平衡。
今日话题:你会选择哪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