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司业成立四个兵团,肖金光、程子华分别担任第12兵团和第13兵团的司令员。 第14兵团司令员为刘亚楼,第15兵团司令员为邓 华。
这四位军团司令的任命有点出乎意料。 要知道,在四爷之前,东北野战军有十二个纵队,这些纵队的指挥员名气大噪,实力和资历毋庸置疑。 和第一纵队的李天佑一样,都是参加过百色起义的将领,从红七军一步步长大。 在东北,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四大一号将领。
刘震和韩先初都是从小在红二十五军成长起来的将领,在红军时期开始崭露头角,抗战时期指挥能力出众,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 刘震率领的第2纵队在当时歼灭东邺的敌人数量排名第一,韩先初是大名鼎鼎的旋风统帅,一路解放了海南岛。 包括第8纵队司令员黄永生在内,在革命时期也立下了大功,在战斗力上,他不亚于韩先初等凶猛的将领。
这四个人在1955年被授予时也被授予将军军衔,这足以说明一些事情。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是军团的指挥官,而是在12个纵队指挥官中,只有邓 华脱颖而出呢?
虽然四大领域人才济济,将领众多,但编制还是有限,不可能建立更多的军团,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军团指挥员。
既然只有四个军团,就只能有四个军团长。
最初成立的第12兵团和第13兵团,基本上是以第1兵团和第2兵团为基础。
1947年9月,东北民联军从辽东军区机关调来人员组成前线指挥所,由肖金光任司令员。 此后,无论是前线指挥所改为第一指挥所,还是改为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肖金光始终是指挥员。 可以说,萧劲光名副其实,他不仅长期领导这支军团,资历也毋庸置疑。
他于1922年入党,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在土地革命中得到充分发展和锻炼。 土地革命时期,萧金光担任红五军、红七军政委,抗战期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
与第十二军团类似的是第十三军团。 当时军区代理司令员兼政委是程子华,东将军命令吉查热利昂军区组建前方指挥所,然后第二指挥所改名为东业第二兵团,司令员还是程子华。
程子华年纪大了,参加过广州起义,任鄂豫皖红25军司令员,随徐海东、吴欢贤单独率部长征。 抗战期间,他前往金察冀协助工作,为吉热利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来谈谈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 刘亚楼曾任东野的参谋长,属于空降师长。 但他仍然很优秀。 在红军期间,刘亚楼长大为师级干部,但缺席抗战八年,期间赴苏联留学。
刘亚楼随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凭借着非凡的能力,被提拔为东烨参谋长,协助**,两人成为三号人物,“林洛刘”的名号传开了。 平津战役期间,他被任命为天津方面军总司令,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能力。 随后,东北野战军改组为第四野战军,刘亚楼亲自担任第十四兵团司令员,负责前线指挥。
唯一一个从纵队指挥官成为军团指挥官的人是邓 华。
如果这三位纵队长都比不上,那么邓 华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邓 华其实是以政治工作干部的身份开始政治工作的。 在土地革命期间,他担任该团的政治委员。 长征胜利后,任红军第1、第2师政委。
抗日战争开始后,邓 华担任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政治处主任。 虽然他还担任过军师司令员和政委,但他仍然专注于政治。
进军东北后,人们没想到的是,邓 华居然当上了军首领。 一开始,邓 华并不显眼,他甚至不是东业第一批野战纵队的指挥官之一,他所在的第七纵队也是在第二批成立的。
但不得不说,邓 华确实很厉害,可以说是军事和政治两手兼备。在东北的几次恶战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技巧,把第7纵队变成了一支非常优秀的部队。
而且,邓 华性格沉稳,体贴周到。 东北地区也展现了军事能力,指挥能力有目共睹。
而且,在选择军长的时候,不可能盲目依靠军事人才,司令员的性格也是最重要的。 从综合能力来看,邓 华还是很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