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五年(1640年)3月,清军开始修建义州城,标志着他们的战略重心从分散入侵要塞转向更集中的松津战役。 清军集中精力于此,表明了他们对这场战役的高度重视。
崇德六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战局日趋紧张。 眼看形势危急,黄太极不顾鼻血,毅然决定亲自出征。 经过六天的快速行军,他终于到达了松山。 皇太极的亲自远征,极大地鼓舞了清军的士气,坚定了清军的胜利信念。
在皇太极的精心调配下,清军从无心江以南进海,渡过主干道,不断扎营。 他们还在高桥设下埋伏,围捕拦截,确保处处备有备。 2月18日,清军攻打嵩山,攻占明朝重要将领洪成重。 这一胜利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
次年三月初八,锦州城祖大寿在被孤立围困一年后,也选择了投降。 4月,清军加倍努力,攻克塔山和星山,并摧毁了这两座城市。 至此,松津决战以清军的全胜而告终。 这场战役歼灭了5万多名明军,显示了清军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
崇德七年(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太极发动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战,即仁武变。 他对这次军事行动提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密切关注明朝和农民军队的动向,主张以合作的态度应对。
这次行军的统帅是阿巴台将军等人,他们率领的两翼军队分别突破了结岭口和黄彦口的城墙,然后直奔南方,一路向南到达山东兖州。 在这场战役中,清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共攻克了三州十八州六十七个县,在三十九个地方打败了敌人。 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大量战利品,包括**2250两,铂金2250270两,以及369,000名俘虏和大量牛马,衣物等物资。
汉军将领李国汉、佟图来、祖泽润、祖克发、张存仁等人,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后,向皇太极提出追击、夺取京城的主张。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黄太极仍然坚持既定的国策,不愿轻易冒险。 他明确表示:“拿下燕京,就像砍掉一棵大树,要先把两边的树枝都砍掉,大树自然会倒下。 如果我不先攻占关外的四座城池(宁远、中侯索、前屯威、中前索),我怎么能立即攻克山海关? 现在明朝的精锐士兵已经筋疲力尽,我军四面围攻,国力下降,而我军的实力却与日俱增。 从此,燕京就可以轻松获得。 ”
在皇太极的一生中,清军虽然从未经过山海关,但正是他们为后来的清军进关扫清了道路。 同年10月,**五派伊拉古克·桑胡·图克图和埃鲁特蒙古人代清尔吉等人向清朝表达友谊。
黄太极五十岁那年,经历了人生中巨大的打击——心爱的陈妃去世,让他原本强壮的身躯迅速变得虚弱。 陈妃,博尔齐吉特,是天宗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皇太极的妻子,崇德元年被封为关爵宫的妃子。 她贤惠静贤,深受皇太极的宠爱。 婚后两人育有一子,皇太极喜出望外,甚至颁布了清朝第一通赦令。 然而,这个儿子在两岁时就不幸去世了,这让皇太极悲痛不已。
崇德六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黄太极在松津前线指挥战斗时,突然接到陈妃病危的消息。 他急得赶紧赶回盛京,但最终还是没能见到陈贵妃最后一面。 陈妃的死让黄太极悲痛欲绝,从此身体每况愈下,时而昏迷,时而食欲不振,时常“圣躬不服太平”。
在崇德六年后,黄太极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多次下达特赦令,减轻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 他甚至祈祷延缓衰老和疾病。 然而,命运的安排是无法改变的。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九月二十一日)晚上,皇太极在盛京后宫突然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他的去世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悲痛。 他被称为英天兴国皇帝张武宽文仁圣瑞孝文,后来积聚为英天兴国皇帝张武弘弘文文仁圣瑞孝京闵兆定龙道贤公文帝,庙名太宗。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沈阳朝陵(北陵),成为后人缅怀和崇敬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