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天命十一年,也就是明朝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这一代男主,因宁远之战战败而郁闷莫名其妙,最后病逝。 与他同行的还有大贵妃阿巴海和两个妃子,她们以殉道的方式跟随努尔哈赤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皇位继承成为后晋的重要议题。 四大贝勒中,大贝勒本来是有资格继承的,但他与奈良氏的长妃阿巴海关系暧昧,让他背负着欺负国王、蔑视父亲的恶名,名声一落千丈。 此外,努尔哈赤在生前就明确表示,他不会被允许继承王位。
第二个不是努尔哈奇所生的贝勒阿明被排除在继承人名单之外,因为他参与了他父亲舒尔哈奇的叛逃。 他虽然胆大妄为,却被母亲的继妃福查“偷金丝”得罪,而且他本人性情粗犷,没人支持他继承皇位。
这时,四贝勒皇帝太极的身影格外显赫。 他有着独特的政治眼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无与伦比的个人威望。 他是所有贝勒家族中最强的,无疑是后金汗职位的最佳人选。
在努尔哈赤去世的那天,大贝勒岱山和他的儿子岳托、萨哈连公开支持皇太极继位,他们向贝勒的大臣们陈述了支持皇太极的理由:“他因才德,应该迅速继承皇位。 在大哥戴山的大力支持下,贝勒的众大臣纷纷附和,一致要求皇太极继承皇位。
虽然皇太极多次辞职,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大家的要求。 9月1日,皇太极正式登基,他称帝天聪,烧香告天,宣翌年为天宗元年。
皇太极继位后,后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明朝在关宁津建立了坚固的防线,并与朝鲜和蒙古联手,形成了对后晋的严密封锁。 四大贝勒的合议制成为黄太极巩固可汗权力的制约因素。 在国内,种族分裂和阶级冲突正在加剧,经济陷入困境,民众厌倦了不断的战争。
明朝这边,因为宁远在第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气势如虹。 皇太极上台之初,就主动致函宁远都督袁崇焕,表示愿意媾和,以缓和两岸的紧张关系。
明朝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而是加快了备战的步伐。 他们一边要求归还失地,一边积极修建塔山城、小灵河城、锦州城,以加强防线。 皇太极知道,后金与明朝的较量将是一场旷日持久、复杂的较量,需要慎重考虑,不断战斗。
金天宗元年,也就是明朝天启七年五月,黄太极跟随朝鲜王朝的征服,亲自率领大军再次征服了明朝。 此时,明朝名将袁崇焕正在积极实施“收城计划”,一心修城和屯田,与屯天作战,攻防攻坚,战略上既稳固又出人意料地胜利。
皇太极急于速战速决,发动了宁津之战,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这场激战中,后进军重兵,宁远城依然屹立不倒。 皇太极没有放弃,继续进攻十多天,但还是没能取得突破。 守城的是袁崇焕,他计划周密,命令满贵、尤世鲁、祖大寿等将领出城迎敌。 皇太极亲自指挥战斗,率领大山、阿明、莽古尔泰、阿齐格等凶猛将领冲锋陷阵。 明军英勇抵抗,呐喊声震天动地。 袁崇焕接手指挥,出炮,后进士兵一排排倒下,损失惨重。
在这场战斗中,明朝将军满桂也身负重伤,大部分士兵死伤惨重。 皇太极见宁远城坚不可摧,只好出手攻打锦州。 然而,6月4日,军中暑的人很多,皇太极知道自己不能久留,于是下令大军撤退。 在这场战役中,明军成功防守,被誉为“宁津胜利”。
辽宁西部地区攻不住,后金也攻不破山海关。 如果想夺取北京,皇太极必须另辟蹊径。 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蒙古有了一定的了解。 过去,他参加了与喀尔喀、科尔沁等部委的联盟,也曾率兵援过科尔沁。 宁津之战的失败,使黄太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也为他日后对蒙古的战略调整奠定了基础。
金天聪二年,即明崇祯元年二月,黄太极亲自率领多尔贡、多多两个弟弟率军攻克察哈尔所属的多罗部。 他们深入奥姆伦地区,成功俘虏了11,200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由于在奥穆伦战役中取得巨大胜利,多尔衮被授予“摩根代清”的荣誉称号,多尔多被授予“二克楚湖尔”的荣誉称号。
同年8月,黄台吉与喀沁部落达成和平协议,9月成功调集科尔沁、喀沁、敖汉、奈曼、喀尔喀等地部队会合。 9月6日,后进军向察哈尔进军。 到20日,他们先后攻占了锡拉、西伯图、应、唐等许多重要地点,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第二天,他们追到兴安山,俘虏了无数的人和动物。 10月中旬,胜利的消息传来,军队凯旋归来。
**10,000粉丝奖励计划
这次远征不仅沉重打击了强大的察哈尔部落,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后金对被征服的蒙古部落的统治。 不久之后,太极皇帝派阿什达汗到这些地方宣读诏书,规定此后征服察哈尔时,凡七十岁以下至十三岁以上的贝勒人,都要征召入伍,违反命令者处以马或骆驼,未按时到达指定集合地点的,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