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同志的《实践论》写成至今已有80多年了,但真理的光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它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今天的我国建设和工作仍然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的年轻读者和新政府官员反复阅读。
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优先于知识,从而打破了理论对知识的过度崇拜。 也就是说,人们在实践中从无知走向有知识,所以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地实践(掌握直接经验)或学习(掌握间接经验)。 一方面,它教会了我们学习和进步的方法,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我们进入新领域、获取新知识、胜任新工作的勇气。
《实践论》列举了当时中国革命斗争的一些例子,说明正确的认识论和公式对革命斗争工作的指导意义。 所谓革命斗争,自然是颇具开创性的工作,前人较少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尤其要在正确的认识论指导下,根据革命斗争的第一手经验进行总结和修正,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自学过程。 虽然已经不是革命斗争的时代,但肩负着探索人类社会未来方向的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没有改变,因此在革命斗争的时代,也要有开拓精神和自我革命、自我纠正的精神, 即继续发扬《实践论》所传授的理解方法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未知中开辟一条正确的道路。
实践理论告诉我们,理性知识应该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在信息时代,我们现在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一方面,大量的间接操作触手可及,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感性理解,突破了一些个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另一方面,大量现成的观点和思想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取代了我们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很容易养成思维的坏习惯,直接获得超越感性认知的理性观点。 对此,我们欣喜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开阔视野的便利,但也要警惕思维上的懒惰,要坚持实践的务实态度,生产真知,重视实践,重视第一手经验的不可替代性。
实践论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解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形成一个从实践到理解的探索过程,再到实践中的检验,然后不断深化或纠正原有的理解。 在这样的循环深化中,我们可以提高认识,提高工作能力,及时纠正偏差和错误,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
《实践论》的感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反复反思和认真实践,在实践中也能感受到真理的力量,这也符合《实践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