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蝴蝶就来了,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句话。
据美国《财富》杂志**消息,在Stellantis集团表示可能将意大利的部分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后,意大利**现在计划吸引一家新的大型汽车制造商,现在已经主动寻找中国公司比亚迪。
不难理解,意大利选择中国企业,毕竟比亚迪已经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潜力和实力都在那里,此外,中国企业建设工厂不仅有助于带动当地劳动力的就业,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而欧洲的能源转型也离不开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意大利不想错过这块肥肉。
真正有意思的是,对于意大利抛出的“橄榄枝”,中国企业的反应并不是很积极,比亚迪的回应是,现在决定在欧洲建第二家工厂还为时过早,一方面意愿不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没有说如果建第二家工厂, 他们会选择意大利,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其实等同于“拒绝”。
因为意大利是一个我们知道刚刚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而且中方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意的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但意大利却睁大了眼睛,胡说八道,声称加入“一带一路”并没有给意大利带来好处, 并决心退出。
这使得“美国正在向意大利施压”的说法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否则意大利怎么会损害自身利益,退出“一带一路”?
另一方面,这样的意大利显然无法为中国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毕竟美国也知道,它现在正在竭尽全力打压中国,遏制中国的发展,一旦中国企业在意大利建厂,美国迟早会挥动镰刀,指望意大利抵抗美国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家工厂选择在匈牙利建厂,至少匈牙利是欧盟国家的一股清流,敢于对欧盟和美国说不。
我想意大利自己应该知道可能性不高,但意大利还是想试一试,这相当于被中国企业的“花香”所吸引,类似的国家其实是印度,印度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各大城市公交车的电动化,之前印度还发现了比亚迪, 拟购买1000辆新能源客车巨额订单。
不过,印度本来是希望先交10%的定金,再交尾款,当时是中国企业被印度“杀猪盘”惨死的频繁时期,再回想起印度过去的恶行,比亚迪不出所料地要求印度全额支付,没有后退一步。
这个订单最后自然是黄色的,但现在看来对此并不后悔,至少中国企业的每一次拒绝都是有根据的,其次,现在选择在我们这边,没有印度或者意大利,以后会有一堆“蝴蝶”飞到我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