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四面朝海的国家,在过去的50-90年代,日本抓住了转移全球造船业中心的机遇,成为世界主要造船业,其造船竣工量连续近40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随着中韩造船业的崛起,日本造船业不仅停滞不前,而且市场份额也呈瀑布式下降,直到最近几年才企稳。
如今,全球造船业格局已基本稳定,即中日韩主导。 那么,中国和日本的造船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日本:一时强国
现代日本造船业兴起于明治维新时期,三菱财阀拥有的三菱重工造船厂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别的军用和民用船舶。 二战期间,日本生产了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 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并不比当时的英美差。
二战后,全球造船业从英国转移,日本凭借其丰富的造船经验和能力,抓住机遇,很快在1956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
当时日本的造船厂很多,除了三菱重工等造船巨头外,还有川崎造船、大岛、万国、三井、常石、今治等著名的大中型造船厂。 日本造船业的巅峰出现在1973年,当时总交付量达到3000万载重吨,一度控制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造船订单。
80年代以来,随着中韩造船业的迅速崛起,日本造船业从2000年开始逐渐落后,年造船完工量逐渐下降到世界第三位。 从产业布局来看,日本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长崎,由三菱重工、万国表造船公司、石川岛播磨联合造船公司和川崎造船四大公司控制。 这些造船厂利用日本工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军用和民用船舶的制造可以无缝切换。
目前,日本每年军舰下水的吨位虽然不大,但在发生战争时可以迅速转为满负荷生产,每年舰艇吨位可达500万吨以上。 这也意味着日本可以随时扩大其海上力量,并将其规模扩大十倍以上,这必须值得东亚国家的警惕。
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造船完工量将超过1500万载重吨,仅次于中国和韩国,不会和以前一样。 近年来,日本为支持国内造船业,提供了1000亿元的大订单,日本邮船斥资2000亿日元从日本两家造船企业购买了12艘LNG船。
日本最大的造船巨头今治造船宣布,将开发氢燃料船,力争掌握世界领先技术,重回全球造船霸主。 它的目标是在下一代燃料船领域率先商业化。
与日本相比,中国造船业近年来蓬勃发展,造船业是“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航空母舰、大型游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以在中国独立制造,它们代表了客船、货船和军舰的最高水平。
2023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摩度”号将正式交付并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首家打造全谱系海洋产品的邮轮。 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代表着造船技术的突破,也意味着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已经无可匹敌。
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4232万载重吨,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0%2%。在造船完成量方面,几乎是日本的三倍,差距不小。 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保持着全球最多的新订单。 其中,汽车运输船新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油轮占比70%,集装箱船占比近50%,均占有较高份额,中国世界级商船工厂的地位不断巩固。
目前,就连日本公司都纷纷转头向中国企业购买船舶,日本远洋网船务有限公司已从江南造船、长江造船等公司订购了12艘甲醇双燃料船。 日本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三井物产(Mitsui O.S.K.L.)已订购五艘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Newcastlemax油轮,将在日本造船厂和青岛北海造船厂建造***。 可以看出,中国在建造高科技船舶方面更具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