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东北玉姐的BGM之后,全网又出现了一首**歌。 来弹吉他姿势,和我一起唱:“有一次半夜在路上茫然不知所措,微风刺痛了灵魂,找不到自己该去的方向”。
制作这首歌的电影,可谓是春节档之后中国电影的又一批黑马
“除三恶”。 没有大演员,没有热议话题,甚至连新片都算不上(去年10月在台湾上映),但这几天已经横扫了春节档大片。 上映后4天票房达到158亿,目前单日票房已经攀升至榜首,让网友们回想起阮景天的魅力。
有多少人听说过“因为规模大,放映后会暂时更改上映文案”的传闻,于是走进了电影院。 但幸运的是,这一次我没有落入错配的陷阱。 目前,《除去三恶》已经打到82个高分、高赞评论均为:“规模真的很大,能不能搬上大银幕? ”(注:本文包含部分剧透!! 介意的朋友可以先给它“收藏”,看完电影后再看。 )
规模大,不全靠洒浆就算没看过原片,恐怕也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刷过这个著名的礼堂场景——阮敬天一脸茫然,对着一屋子的灵性信徒喷了一口又一枪。信徒们面带微笑,唱着温柔的歌曲《新人》,为暴力场面增添了一万分的诡异。 在视觉冲击力上,确实是当今电影院中少有的大规模。
在“规模”下讨论的另一件事是电影中的**场景。
女主角小梅,她的母亲因继父的罪行入狱,她被继父操纵和虐待。
但《这个**能进院》之所以特别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细节。 是阮景天饰演的主角,是无法用世俗的善恶观来衡量的。 近两年,内地悬疑片也经常拍反派主角和疯狂主角。
但他们的“邪恶”通常是为了反映某种社会现象,最终他们醒来并受到惩罚。 它们在剧情中都发挥着相同的作用:“负面教材”。
阮景天饰演的陈桂林,是一个自洽的反派。 没有悔恨的邪恶,没有逻辑的疯狂。 他出现的时候,就是一个帮自己帮派大哥收账的蹬气风发的黑帮老大,一枚手榴弹就能直接炸毁整个赌场。
在葬礼上射杀歹徒,使警察一只眼睛失明,最终设法逃离了犯罪现场。 在街上奔跑和吹口哨,看起来不像你刚刚杀了人,而像是在某种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
* 案发后,陈桂林被通缉四年。 他的头发长得很长,胡子蓬乱,看起来像个成熟的男人,而且他身患绝症。 按照这个势头,接下来应该是他突然醒悟过来,决定用余热除掉剩下的恶人,为自己赎罪。 于是,陈桂林决定把自己列入反派名单。
他去派出所自首,以为作为拥有人命的杀手,会立即被严密控制。 谁知这个年轻的警察根本不认识自己,却被推到一边排队登记。 我发现我在通缉名单上只排在第三位,我被撕掉了一半。 这是如何工作的? 做坏人,就是做必载史的坏人!
很多人在评价《除去天下三恶行》时,都会用“清脆利落”二字。 因为我发现,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的大脑真的完全跟着剧情走。 不用去想A设定戳出什么样的现实情绪,B角色会不会引发一场**骂战,C细节会不会误导观众。 反正离谱的人物和剧情太多了,想都想不起来。 现在我们回到之前的“礼堂**”,真正的大规模不仅仅是血浆浓度有多高。 就是这样它没有完全遵循“正义战胜**”的叙事路径。
精神中心尊者被揭露为逃犯,当他面对枪口时,他仍在为他的谋杀进行最后的辩论。 “一场自然灾害,一个**,会死多少人。 你有没有抱怨过上帝? 你抱怨地面吗? ”
按照常理,下一步一定是主角的大嘴炮,让对方哑口无言。 最后,杀死老板以维护正义并拯救其他**的人。 但陈桂林却直接玩了“我一连拍九枪,看你死不死”的游戏,专注以暴抗暴。 不要费心谈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赶紧闭嘴。 至于那些看到组织领导人的死,但仍然痴迷的信徒,他没有做更多的劝说和犹豫。 直接一一射击他们,然后把他们送到物理提升。 在这样纯粹的“邪恶”中,琢磨陈桂林笔下的**手无寸铁的人是否合理,这些信徒是否无罪致死,主人公的**式的“正义”是否合理,显得迂腐可笑。 “我只想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纯粹的反派形象了,如此残忍,如此大概率。 ”
被“大规模”宣传骗了那么多次这一次是真的客观地说,《除天下三恶》的剧情并非没有问题。 除了近期的抄袭争议,警方与罪犯之间莫名其妙的同情,以及陈桂林决定自首的动机,都是牵强附会。 至于他被刺中腹部,连夜被活埋后掀开棺材盖,杀四面楚歌的能力,基本上属于科幻电影的领域。 但至少这是一部可以讨论的电影——而且与同行相距甚远,毕竟很多电影甚至不让人想谈论它。 “大规模”这个词其实是近年来被观众听到的。 去年年底,《涉水怒海》直接在海报上写上了“建议十八岁以下观众慎重**”。
宣布时,左边“突出了人性的邪恶”,右边的“改编自现实故事”。 只是,如果你多看一点,你会发现这些“鳞片”基本上都停留在海报和短**片段上。 是 在宣传视频中邪精神骑士,一看正片就是婴儿巴士。 以电诈为主题的《孤注一掷》,在社交平台上风靡一时的片段是王传军拜佛;
你以为会拍骗子头目如何煽动,但事实证明,王传军连第二个男性都不是。
《消失的他》在宣布时,就用东南亚**和畸形的节目来吸引眼球。 结果美女和心理医生都是演员,整部电影只有一个反派。
涉水过怒海》,故事设定在失去女儿的底层父亲,与包庇凶手孩子的富家母亲对峙; 你以为这是一个底层人民通过暴力反抗不公正的故事,但事实证明,人们告诉我,我的父亲又爱我了。 后来,观众被骗了。 去年有一部以“有钱人侵犯女生”为题材的电影,被截图出来宣传袁红在酒店里的一场不言而喻的戏。
看起来拍得还挺大胆的,但观众却养成了狼的心态。
这就像从超市买方便面一样,大家都习惯了包装袋上的图案,仅供参考。
直到“除天下三恶”端来了一盘手卷面条,里面有蔬菜、肉类和海鲜,比包装袋丰富多了。
看完电影后,好奇地在短**平台上搜索了电影的宣传账号,立刻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没有火花。
这个宣传文案的“小美大强”味道太熟悉了。
有一连串“主角演技爆裂”——阮景天真真演绎了死刑犯的行刑,5秒演绎了7种情绪;
有一条警示流,揭示了**组织例行公事的秘密——“他们的环环相扣的方法让人脊背发凉”;
还有一条简单的流,可以跟上热点
然而,无论多么花哨,在今天的观众眼中,它只是另一个方便面生产商。 直到有人看过,愿意大喊:不,这是一家正经的街头面馆。 厨师的厨艺不多,但至少食材很特别。 尤其是恶人未必会被绳之以法,也可能被改造成名利双收的“尊者”,最终被更恶人消灭。
主人公惩恶促善未必是出于维护正义,也未必“止步于点”。
陈桂林在礼堂后自愿自首,坐在警车前举起双手,向现场所有记者喊道:“我叫陈桂林! ”
这是一个“大规模”,任何短暂的**宣传都无法传达。 当电影《预制菜》时,遇见“新鲜炒菜”。《除天下三恶》不配82分? 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因为盘点这几年的电影,甚至没有一个坐标系可以与之相比。
如今,票房不错的主流华语电影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改编国外冷门IP,另一种是对经典名作的再创作,比如《误杀》、《风神》等。
另一种是所谓的热搜电影,或者说是短**电影——只要你找到一个热议的社会问题,或者某种公众情绪的公约数,这个故事只需要粗略地圆润一下。
并不是说这种拍戏只能拍烂片。
就像《涉水怒海》戳中了不少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年轻人,“年会停不下来! 这也让很多农民工在电影院里感觉很好。
只不过这些话题一大早就被社交平台嚼烂了,就连网友们都吵了好几轮。
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它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被拍成新奇,难免会有酸菜和白肉填满东北小酒馆的无聊感。 (我不是说酸菜白肉不好。 )
不知道有没有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别的事情,剧情怎么玩都无所谓,只要听就行了。 如今,电影似乎正在成为“氛围组”式的大众娱乐,而不是文化产品。 创作者“在主题上创作”。
只要找到一个在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再请几个口碑不错的演员,就可以攒下一部“大写实片**”。
就好比做一道数学题,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步骤都已经确定好了,区别只在于看主创这次带进来的数字是2还是3。 观众“以一种共鸣的方式”观看了这部电影。
我看什么电影取决于电影的主题是否与我相关。
看完《年会,我停不下来! “骂领导,有意识取悦性格的年轻人,在《火辣辣》中寻找力量。
在进入电影院之前,我就知道这2个小时会得到什么,董事长一定是个好人,成功后贾玲肯定会拒绝雷佳音。 没有人希望看到任何新的、不寻常的、异常容易被几个标签分类的东西。 但我们都知道,电影从来都不是那样的。 “除三恶”。 这就像在商场里,每个人都在卖预制菜,突然上桌了一盘辣椒炒肉。 也许它太咸了,几乎是热的,但至少它是刚出炉的,有烧焦的味道。
现在你问大家,为什么把一盘普通的炒菜吹到这么神秘的高度? “因为我真的很饿,所以我什么都可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