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万户,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约5%——这是5日提交审议的**工作报告中设定的2024年预期就业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由去年的“1200万左右”调整为今年的“1200万以上”,提出了更加积极的就业目标,发出了稳就业、增强信心力度的信号。
就业是人民最大的生计,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你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设定今年的目标?
这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也是基于实际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蓉表示,2024年,当经济运行风险和挑战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更大时,要把解决群众性就业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体现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
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新增长劳动力将继续保持高位,高校毕业生人数有望达到1170多万人的新高,同时仍有大量农民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因此,稳定就业非常重要**。
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根据工作报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约为5%。 这正是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所需要的。
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关性来看,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可以带动200多万人就业。 莫蓉委员表示,经过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加上各级就业优先政策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驱动力稳步增强。
回顾就业目标的完成情况,过去三年,中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超过1200万个。 2023年,GDP将增长52%,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44万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脱贫规模达到3397万人。
如何实现2024年就业目标?
首先,要加强就业优先导向。
* 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稳定就业扶持力度,加大促进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落实完善稳定岗位回流、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会保障补贴等政策,加大对就业能力大国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突出重点群体就业救助。
* 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规划报告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促进就业,拓宽就业增长点。 落实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 优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相关岗位的招聘(招聘)安排。
预算报告显示,2024年,政府计划安排就业补贴667亿元,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创业。
此外,还要加强供需匹配,拓宽就业空间。
《规划报告》提出,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 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推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更好地契合人才实际需求,开展千百万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