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婉 于欣悦.
传统产业的迭代、新兴产业的热潮、未来产业的竞争,都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上演。 新的质量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热门词汇。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在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时,报告首先提出加快发展新型质量生产率,为我国社会生产率跃升定下总体基调,凸显了新型优质生产率的极端重要性。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学彬认为。
要加快形成新的优质生产力,哪里要发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无疑是重点领域。 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代表谈及自己对此的理解:“新质量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培育新产业,重塑新动能,是老工业基地求变求强的必然选择。 ”
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创新项目,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 近年来,枣庄锂电池产业、无机功能新材料、储能产业发展迅速。 张宏伟表示,将抓住省内重大机遇,支持枣庄发展锂电池新能源、工业机床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快充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电池等产业新赛道布局,突破高端机床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装备制造。 以智能化、柔性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城”和“世界中小型机床之都”。同时,充分发挥枣庄作为互联网一流节点城市的基本优势,加快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吸引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广泛应用“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网络化”等先进技术联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跑出资源型城市实现跨越式赶超。
新是不要忽视和抛弃传统产业,对现有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也能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新跃升。 以制造业为例,我省传统资源加工和高耗能制造业占比较高,而高端制造业占比相对较低。 报告提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实施和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的实施,让我们一线的制造业从业者感到非常振奋。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李文龙说。
加快形成新的优质生产力,载体是现代工业。 山东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坚实的基础,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深度做强,加快塑料和现代产业新优势。 李文龙工作的中国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在这里,动车组车厢一节一节走下生产线,从中国的超速行驶到印尼雅万高铁的安全运行,采用中国标准的高铁列车成功走向世界。
报告提出,重点补短、拉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目前,我公司已经完成了时速450公里的标准化动车组的设计,即将进入生产制造阶段。 我们的产业工人要做好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切实加强标准引导和质量支撑,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推出“中国制造”品牌。 “李文龙说。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型优质生产力是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诞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 报告还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王学斌说。 在如何鼓励创新方面,他建议建立与省情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特别注重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发展建设。 **要加强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校企对接等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支持原创创新。
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要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就必须加强数字赋能。 如何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报告也做出了安排。 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静特别关注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 山东工业具有范围广、规模大、传统基础强等特点,具备“数实融合”升级能力。 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产业数字化打好“优势牌”,唱好“主打”,是山东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
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将承载全省经济的一半,年度数字经济总量将达到43万亿元,占GDP的47%以上。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工业数字化指数领先全国。 “制造业数字化是山东推进产业数字化的核心。 陈增静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山东制造业集群协同共赢,以不同制造业优势的融合互补,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数字技术互补、市场开拓; 通过加强“制造+数字化”产业链的协同融合,充分发挥山东在数据、算法、算力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形成山东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化共赢新格局。
如何健康地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资源约束收紧、“双碳”标准收紧的背景下,更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 省财政厅厅长李峰副代表特别指出,报告提出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功能。 加强重点产业整体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层冗余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聚焦全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支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023年,山东省将通过贷款贴现、设备奖励补贴、股权投资等方式全面支持“万家技改、万家企业转型”,推动银行发放技改项目贷款100亿元,科技改造投资发放502亿元。 在政策激励下,2023年全省产业投资增长15%,高于全国水平6个百分点; 技术改造投入增加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
李峰介绍,下一步,山东金融将进一步加强金融政策的协调与联动,通过“金融+金融+股权投资”等方式建立多元化产业链融资机制,吸引和撬动优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新的优质生产力。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