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起义,但朝鲜人**无法镇压起义,只好向宗主大清求助。
这时,清朝虽然已经渡江过河,但还是要有宗主国应有的姿态,才匆匆出兵北朝鲜。
但令清朝和朝鲜都感到惊讶的是,日本已经趁机向朝鲜出兵,打算挑起与清朝的战争。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于资源匮乏,积极寻求对外侵略和扩张,其侵略的最终目标是中国。
另一方面,当时的清朝只是一个通过西化运动重拾光明的落后帝国,自然不是日本的对手,朝鲜的内乱也只是给了日本出兵的借口。
日本出兵朝鲜后,立即与清军开战,清军爆发丰岛之战,标志着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因为日本蓄谋已久,清朝匆匆参战,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最终由清朝武装的北洋海军师团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歼灭。
这场战争改变了亚洲的局势,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日本则以巨额战争赔款变得更加强大,为今后更加疯狂的侵略奠定了基础。
在甲午战争中,有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丁如昌,在威海卫战役中,他指挥北洋舰队坚持抵抗日本海军的围攻。
日本海军还给丁汝昌写了一封“劝说信”,其内容至今仍引人深思。
道光十六年,丁如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石城,咸丰年间,全家迁往安徽省巢湖市高林镇。
丁如昌在一所私塾读了三年,后来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补贴家里,他给人放牛,还帮人赶鸭子。
十四五岁那年,他被父亲送到同族叔叔家当徒,以为将来会学上磨豆腐的手艺,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只是上天没有如愿以偿,当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饥荒,丁如昌的父母相继病死,舅舅的豆腐铺也难以为继,丁如昌只能挣扎求生。
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庐江,丁如昌应征入伍,成为程学启麾下的普通太平军,被安排驻守安庆。
转眼间,8年后,湘军围攻安庆,匆匆忙忙,程雪启带着丁如昌等人出城,半夜向湖南军投降。
湖南军将曾国权不信任程学奇,在后来与安庆的战斗中,总是让他带着丁如昌等人冲锋陷阵,攻破安庆后,程学启因功功而赏化岭,丁如昌也被提拔为钱学启总经理。
后来,上海战事形势紧急,曾国藩命令李鸿章组建淮军,丁汝昌被调到李鸿章的指挥下。
同治元年,丁如昌跟随李鸿章来到上海,配合刘明川和太平军在四江口激战。
在随后与太平军的战斗中,丁如昌因立功被提拔为总兵,还被清廷授予谢庸巴图鲁勇。
同治十三年,清**决定解除武装,刘明川想着把丁如昌拿刀,丁如昌写了**,刘明川见他不了解时事,就想着赶紧除掉,丁如昌见情况不妙,立即跑回老家避难。
几年后,李鸿章已经晋升为直隶总督和北洋贸易大臣,丁如昌去避难,李鸿章一直很欣赏他,所以在组织海军的那一刻,他重新激活了丁如昌。
只不过丁如昌并不是海军的高级人才,这一切都为后来北洋海军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光绪十三年,清**下令巡抚们寻找海军上将,此时在海军中已经颇有名气的丁汝昌再次受到李鸿章的保护,北洋海军正式成立后,海军衙门按照李鸿章的提名,任命丁如昌为海军上将。
丁汝昌在任期间打拼,但看不上李鸿章,北洋海军在他的领导下变成了李家军。
甲午海战爆发后,丁如昌率领舰队勇敢阻挡日军,但舰队装备太旧,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
而作为指挥官,丁如昌在这场战斗中也犯了很多错误,他不仅没有明确确定自己的**人和**旗舰,而且在交战中也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以至于在战场上没有发挥自己的指挥职能,整个团队处于龙族没有领袖应对战斗的被动局面。
最终,丁汝昌率领舰队进入日军包围圈,此时,日军联合舰队司令伊藤祐弘向丁汝昌递交了投降书。
北洋海军的灭亡已成定局,但接到劝说信的丁汝昌却不为所动,投降信的内容如下:
读完劝说信后,丁汝昌决定拼死一搏,将遗言托付给家人:
我是一个国家。
之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意志,他还吩咐人将劝说信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看完后感慨万千,他已经明白丁如昌已经下定决心要死。
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丁如昌的定远号舰受损严重,只好调到镇远号舰指挥,在击伤了两艘日军**后,镇远号也沉没了,丁如昌计划随船沉没,却被部下冒着死亡危险救了下来。
在日军的接二连三的劝说下,丁如昌只想以慷慨的牺牲来忠于国家,获救后的第三天,他就服用鸦片答谢同胞自杀。
随着丁如昌的去世,北洋海军也被灭没,成为清朝历史上挥之不去的乌云。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日本写给丁汝昌的劝说信时,还是发人深省的。
这封信从中国的科举制度出发,结合日本自身的历史,讲改革的重要性,层层分析清朝衰落的必然性。
建筑物会倒塌,它不会......可以由一棵树支持
丁如昌自然明白,日本的劝说信在当时确实是真的,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因为任何时候,总有一些人知道自己做不到。
他们毫不犹豫地用生命向信仰致敬,中华民族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活得好。
今天,虽然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但过去的屈辱却忘不了,那些悲伤的过去是激励我们前行的最好良药。
参考文献:《清史手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