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15岁的初中生讲述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爱读书**,引发了热议。 对此,这位初中生给出了“因为玩不够,所以看不够”的答案,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在看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学习英语的意义,产生了兴趣,改变了原来的死记硬背方法,最终在学习上有了质的突破。
不得不承认,**中的初中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有见地的意识,他们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读万书,行千里,多看多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感悟更宝贵,人还是要靠内在的动力去进步。
的确,一个人的成长,当然体现在知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肉眼可见的知识的提高上,但前提是灵魂的觉醒。 只有拥有心灵深处向上成长的力量,才能在见多识广中保持爱读书、善于学习的习惯,成为名副其实的终身学习者。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声音将这位初中生的个人感受概括和炒作为所谓的阅读无用。 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狭隘的阅读观,不关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新一代年轻人身心发展的现实。 功利主义的阅读观大多把阅读看作是“成名”的捷径。 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但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比如考试没能通过,或者跳级失败,你就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而是责怪书本,得出读书没用的结论,这显然是错误的归因。
只有通过提升阅读观念,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时代。 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除了增加知识、培养情操、完善知识结构之外,还是要抵御各种信息干扰,保持内在的专注力。 只有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善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真正从阅读中获益,学以致用。 无论是解决困扰我们长久的问题,还是解决现在或未来社会、国家乃至民族面临的问题,读书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把阅读看作一种牵引力,是学习的方式,也是教育的方式。
提升到阅读的概念,你会看到学习的多种方式和丰富的形式,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终身学习者。 成长的道路不止一条,阅读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成长的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学习偏好和专业。 我相信,无论是纸质阅读、电子阅读、与人交流还是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只要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就能达到提升自己、提升能力的目的。
阅读的概念也是对教育常识的回归,让教育能够有效地发挥教育人的作用。 相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物资匮乏中长大的父母,“00后”和“10后”更有个性,更渴望被尊重、自力更生。教育今天的孩子,不仅考验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家长和老师有很强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 面对一些孩子不喜欢读书、少灌输和指责、多一些同理心和鼓励的行为,让他们从死记硬背和问题海洋中解脱出来,从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开始,引导他们实现精神觉醒无疑更容易。
其实,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玩耍和看世界,也就是与外界建立联系,逐渐建立和锚定人生的目标。 当孩子有问题感、有学习动力、有责任感、知道要奋斗什么时,就会把读书当成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潜移默化地把服务他人、奉献国家作为成长的牵引力。
由此可见,现在是提升阅读观念、重塑学习观念、纠正教育观念的恰逢其时。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了阅读的意义,不再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自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久而久之,他们一定会惊喜回归社会,成为可以利用、肩负重任的国家栋梁。
中国教育报, 2024-02-20, 页码 1
作者:钟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