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北京首个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更新示范区,方庄城市更新规划定位为“优雅方庄,温馨生活”,从功能、业态、活力三个方面整体规划,着力温暖人心。
《展望东方周刊》记者周丽娜,编辑高雪梅。
2024年1月22日,李可然艺术协会会长刘颖向可然艺术中心志愿者们讲解展览(杨琳摄)。
建筑纯白的外立面,低矮的红砖墙,落地玻璃窗,让大人、老人、小孩在阅读区安静地阅读,或在咖啡厅......轻声聊天2023年底,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街一栋已有10多年历史的未完工建筑将改造成方庄(方庄文化艺术中心),附近居民可到家门口的联合书店参观,观赏山水画大师李可然的名画《万山红》,聆听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和美杰青年艺术家团队的现场表演。
家门口就有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太方便了! 现居方庄的艺术市场评论家穆建平告诉《东方展望》,在壹方书店开业前,他每周都要去中国美术馆一次,现在方书店二楼是李可冉美协主办的柯艺中心,常年举办名品展览。
大楼室内环境健康顾问江玉娇几乎每天都带着四岁的儿子去书店,“书店活动范围广,内容丰富,门槛低,老少皆宜。 每天,孩子们在儿童阅读区看书或参加健身课,大人小朋友都很开心。 ”
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对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市民幸福感具有“直接供热”作用。 公共文化空间的创造与运营面临着兼顾商业与公益的挑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确保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奕方淑庄用练习递上了答题纸。
创建演示区。
城市更新不是换新衣服,而是由内而外的功能变化。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方庄城市更新联盟常务秘书长郑山文告诉《东方瞭望》记者,方庄城市更新项目从2021年初就开始研究,为此还担任了方庄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
方庄街位于北京东南部的二环和三环之间,总面积为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0,000人,住宅建筑占现有建筑规模的77%。 据郑善文介绍,上世纪头十年,方庄是北京市第一批向个人出售商品房的住宅小区,在当时是“富区”的代名词。
然而,经过40年的风霜,小区已经变得“老旧”,主要表现在商圈相对传统的业态,缺乏活力,缺乏文体配套,亟待升级。
方庄文化人很多,但是没有文化设施。 穆建平回忆说,他经常看到画师吴冠忠去方庄邮局寄东西,著名作词家乔宇在方庄市场买菜,门口却缺一家书店。
通过对12345市民服务**的通话内容分析,可以知出方庄居民对商业业态、文化体育的需求量很大。 基于方庄是以居住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这一事实,为打造北京首个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更新示范区,方庄城市更新规划定位为“优雅方庄,温馨生活”,从功能、业态、活力三个方面整体规划,着力温暖人心。
照顾好“精神家园”。
如何平衡服务成本和服务质量,是一方书店在运营初期面临的最大难题。 书店行业亏损是常态,通过精算成本、裁员、提升服务范围、举办优质活动、推出文创新品、精心挑选图书等措施,一楼书店实现了收入平衡。
从市级引入国际文化资源进入社区文化中心,是北京在城市更新和为居民提供文化公共服务方面探索的一条新路。 优质、多维度的文化供应服务,让方庄成为“冬火”。 开业3个多月来,一方书店已举办60余场优质文化活动,带动文化消费100万元,仅书店就服务了7万余名读者。 一方蜀庄不仅温暖了方庄居民,还“出圈”,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点。
方庄的居民非常呵护这个社区的“精神家园”。 穆建平捧着刚买的《北京胡同》相册说:“电商虽然比实体书店便宜,但这里有一种购物的感觉。 我们都加入了一方读书社的微信群,我们想支持它生存下来,走出家门去参观。 ”
书店开张的第一天,藏书家孔震用一辆小推车拉走了价值7000多元的书籍,不到三个月,他就买了近3万元的书籍。 “我在方庄住了20多年,交通便利,设备齐全,现在城市更新升级了公共文化空间,我更加喜欢这里了。 孔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市民不仅需要高大的公共文化场所,还需要家门口小而美的文艺中心。 江玉娇说:“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成本接近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不仅方便了居民,还降低了交通成本和碳排放。 ”
创新运营模式。
文化更新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城市更新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有利于盘活城市资产,提高旧空间利用效率,激活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外文化产业人才和企业家的吸引力。 方书庄文化艺术董事长彭彦树告诉《东方周刊》。
据彭彦舒介绍,壹方蜨庄项目的运营是由国有企业丰台文旅集团组建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并引入市场化资金共同运营的。
这类文化更新项目一般由事业单位经营,一小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合资企业经营的情况非常少见。
这是该项目最大的创新,既能减轻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的压力,又能保证公益,同时得到市场的认可,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彭彦姝说。
1月底,李可沉艺术协会办公室从北京东二环亨德森中心搬迁至沂方书店。 协会主席刘颖告诉《东方展望周刊》:“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特殊象征,让古典文化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是我们迫切的使命。 这次搬迁促进了协会工作方向的改变,该协会过去专注于学术研究,现在考虑到艺术和文化的普及。 ”
除了有利的时间和地点,方庄人也给了刘颖意想不到的感动。 两个半小时无聊的艺术史讲座,没有人早退; 展厅里的书籍和专辑都没有丢失......她计划拿出经典藏品,与其他合作伙伴合作,推动沉浸式审美教育,打造北京社区草根文化典范。
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审美氛围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对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创造的影响是深远的,需要不断的投入和支持。 彭彦树认为,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需要第一行为和市场行为两端的努力,秉承开放共赢的理念,经营主体与市场伙伴紧密联系,形成空间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生态, 产业、创造、服务,以文化的内生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