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企拖累,蒙娜丽莎瓷砖难笑

小夏 家居 更新 2024-02-23

**:请参阅专栏。

众所周知,这两年房企轰隆隆。在前是恒大,在后是碧桂园,似乎一夜之间,各大房地产开发商都陷入了债务漩涡。 房地产企业的“陨落”也让不少建材企业苦不堪言,瓷砖巨头蒙娜丽莎集团(以下简称蒙娜丽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1月底,蒙娜丽莎发布业绩预测,预计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5 亿比 35亿元,同比增长16567%—191.94%。要知道,2022年,《蒙娜丽莎》还在3亏损81亿元。 一年过去了,《蒙娜丽莎》仿佛翻了个底朝天。

然而,在业绩预测公布后不久,《蒙娜丽莎》就发布了关于新增累计诉讼和仲裁事项的公告:截至今年1月31日,涉及蒙娜丽莎及其子公司的累计诉讼、仲裁事项数量高达3起27亿元,占其最新审计净资产的10%07%。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蒙娜丽莎就因销售纠纷起诉了多家房地产公司,一直没有成功解决。 虽然蒙娜丽莎2023年的业绩预测转为盈利,但按照会计准则,其净利润仍将发生重大变化。 换言之,《蒙娜丽莎》依旧处于房地产雷暴的阴影之下。

股价暴跌,忙于诉讼

2017年,经过一番努力,蒙娜丽莎终于敲开了资本之门,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当时,《蒙娜丽莎》无限,备受资本追捧,当然,其营收也一路攀升,尤其是在疫情初期,营收逆势爆发,也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甜蜜点”。

从2019年到2021年,其收入为384亿元,4864 亿和 6986亿元。 两年内,收入增长了3182亿元。 在此期间,其股价**达到4803元股,市值逼近200亿元大关。 然而,仅仅一年后,蒙娜丽莎的表现突然发生了变化。

2022年,蒙娜丽莎的收入将达到6229亿元,同比下降10%8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 381亿元,同比减少22113%。至于性能变化的原因,不言而喻,你可以猜到。 因为“雷”楼盘,拨备坏账陷入巨额亏损。

当然,受到房地产雷暴影响的瓷砖企业很多,但蒙娜丽莎作为上市公司,真的不应该有这种错误。 如今,大多数股东更关心的是《蒙娜丽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重回正轨。 但现实是,至少2023年的《蒙娜丽莎》似乎还没有露出笑容。

在二级市场上,蒙娜丽莎的股价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在下跌。 今年2月6日,其股价更是**至918元股,市值仅3811亿元,与鼎盛时期相比,缩水了150多亿元。

二级市场的低迷一定与其表现有关。 去年,《蒙娜丽莎》第一季度的收入只有3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长了55%,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在利润层面,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高达333亿元,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无论怎么看高额应收账款,它都是悬在头上的“隐雷”。

为了解决这个隐患,蒙娜丽莎从去年开始就开始与房企“切”了。 2023年2月,蒙娜丽莎对天津立创、太阳城等数十家房地产企业提起诉讼。 在最新披露的案件中,蒙娜丽莎和重庆金科涉案金额高达近8000万元。

但即使《蒙娜丽莎》成功,追回欠款的希望也渺茫。 《蒙娜丽莎》之所以坚持走诉讼之路,无非就是缺钱。 事实上,从上市之初,蒙娜丽莎的负债率就一直远高于同行。 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其资产负债率已从2017年的37上升32%飙升至6087%。

要知道,去年上半年,东鹏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956%。债务逐年上升,不幸的是,这两年收入停滞不前,这也让蒙娜丽莎向前迈进。 更糟糕的是,在瓷砖行业的寒冬下,新一轮的**大战已经开始,忙于诉讼的蒙娜丽莎可能已经身心疲惫。

行业升级,石板难当救世主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瓷砖产量从2017年的101块有所增加46亿平方米降至73平方米1亿平方米。 萎缩的市场需求也让各大瓷砖厂家“争分夺秒”,甚至在去年开始打第一仗,换取生存空间。

虽然蒙娜丽莎跻身中国瓷砖十大品牌之列,但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实际上,竞争尤为激烈。 别说有马可波罗、欧申诺、诺贝尔这样的老对手,还有简。

1.大角鹿等新时代对手,更何况蒙娜丽莎的产品在消费市场上的口碑也是喜忧参半。

比如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很多关于蒙娜丽莎的投诉。 它涉及虚假宣传、肤色差异和不平等。 当然,这些都是个案,但在消费者眼中,这显然与蒙娜丽莎平时塑造的中高端形象有一定的差距。

换句话说,《蒙娜丽莎》在营销上非常“血腥”。 2020年至2022年,其销售费用为486亿元,642 亿和 515亿元。 尤其是2021年,其广告推广费用将高达11亿元。 而在这些昂贵的营销背后,消费者自然是买单的。

同时,在产品内容方面,蒙娜丽莎与其他品牌相比的优势并不明显。 目前,蒙娜丽莎拥有梅尔奇、QD和蒙娜丽莎三大品牌。 其中,蒙娜丽莎为主打品牌,面向主流市场; QD 针对的是年轻人群,而 Melch 则专注于豪华潮汐岩板。

然而,这三个品牌都专注于陶瓷板和岩石板市场。 近两年,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爆棚爆棚。由于具有耐高温、轻薄、易清洗等特点,岩板产品可以说是全能材料,在家装中的应用场景比瓷砖更为广泛。

从《蒙娜丽莎》近年来的研发费用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在岩板领域的重要性。 2020年至2022年,其研发费用为186亿元,265亿元和235亿元。 大多数研发项目都与岩板和板材产品有关。

然而,对岩板的高额投资并没有对其收入做出太大贡献。 根据去年的半年度报告,其陶瓷板和薄瓷砖产品营收为319亿元,同比减少10元91%。从短期来看,岩板和陶瓷板并不是蒙娜丽莎的第二条曲线。

这是因为,一方面,石板市场距离大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东鹏控股、德利丰、新明珠、顺成集团等品牌在岩板领域并不比蒙娜丽莎差。 从这个角度来看,《蒙娜丽莎》要想凭借石板突破市场并不容易,更何况它最大的麻烦不在产品上。

降本增效难以掩饰利润薄弱

在被一家房地产公司牵连后,蒙娜丽莎并没有坐以待毙。 优化销售结构和经营成本。 具体来说,收缩工程渠道,以大的家居战略转向C端市场,拓展线上渠道; 针对生产和期间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比如,从前一年开始,蒙娜丽莎就开始裁员自救。 2022年,《蒙娜丽莎》将有5471名员工,比2021年减少1193人; 去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09%,分销渠道实现营收1844亿元,同比增长1237%;

最终结果是,蒙娜丽莎去年的净利润转为盈利。 但事实上,蒙娜丽莎的自救往往很肤浅,并没有完全解决利润疲软的根本问题。

这从净利润的增长率就可以看出。 《蒙娜丽莎》的最高净利润为566亿元,当时营收4864亿美元; 2017年首次上市时,净利润为32亿元,营收28亿9亿元。 也就是说,三年内收入增长了近20亿元,但净利润只增长了264亿美元;

毛利率低一直是蒙娜丽莎的难题。 例如,2023年前三季度,东鹏控股的毛利率为3236%,而去年同期为29%59%。与马可波罗近40%的毛利率相比,《蒙娜丽莎》更是相形见绌。

虽然近两年煤炭、天然气、高岭土的顶端疯狂上涨,导致不少瓷砖企业毛利率严重下滑,但在成本控制方面,蒙娜丽莎确实不如其他品牌。

为了提高利润率,蒙娜丽莎在2022年6月筹集了部分产品**。 但事实上,它并没有为其利润做出太大贡献。 毕竟瓷砖品牌上千,涨价后消费者会有更多的选择。

为什么蒙娜丽莎没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上游成本激增只是外部原因,缺乏内部战略是罪魁祸首。

在《蒙娜丽莎》上市以来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扩大产能和“买买买买”是其发展的主旋律。 2018年在广西腾贤县建生产基地,2021年收购智美山德布局华东市场,借助资本实力,扩大生产,增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

虽然产能的释放带动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激进的扩张战略也导致其生产和管理成本上升。 也就是说,《蒙娜丽莎》扩张初期的“大出血”,也导致了它自身的“营养不良”。

雪上加霜的是,不仅蒙娜丽莎在建厂增产能,新明珠、东鹏控股、马可波罗也在疯狂扩产,最终结果是瓷砖行业产能过剩,市场进入股票竞争阶段。 虽然《蒙娜丽莎》的扩产是为了为即将到来的优胜劣汰做准备,但如果盈利问题得不到解决,将难以承受行业的冲击。

《蒙娜丽莎》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其自身的流量光环,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是蒙娜丽莎独特的品牌优势,但在光环的背后,其渠道、产品和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缺陷,这也是它未来必须改进的地方。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小幅回暖,瓷砖行业无疑将逐渐升温。 对于《蒙娜丽莎》来说,这是检验产业改革的最佳时机。 是真的吗“**成功? 还是会权衡“**只有市场才会给出答案。

相似文章

    什么样的房企能在新一轮的地产淘汰中生存下来?

    在最新一轮的房地产行业危机中,并非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倒下。经过分析,本彦祖将行业下行危机细分为三个阶段 年,由于 三条红线 政策的实施,银行收紧了房地产融资港,房地产行业现金流突然收紧,导致习惯了高杠杆操作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首次断裂。现阶段,没落的房地产企业与产品力 品牌力 经营能力...

    上市房企,有新趋势!

    中国 报纸 作者 Cheng Zhu Dong Tian.临近年底,成都 苏州 北京等热点城市密集竞地 抛地,整体分化成交明显。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新的土地使用权,部分房企也借着地热回收。集约化土地转让 月日,成都迎来了取消限价后的第二次土地拍卖,拍卖的块土地中,有块位于天府新区麓湖段亩住宅及商...

    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此次对非国有房企融资支持设置了量化指标,覆盖企业规模大幅扩大。薛宇文.继三部门联合举办金融机构座谈会后,近期多家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召开会议,就企业融资需求 项目对接 债券承销 投资等方面交换意见。一方面,银企座谈会是落实以往监管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摸清各房企情况,为后续融资支持做准备。由于此次非国有房...

    多家银行与房地产公司进行了深入洽谈!11月,房地产企业发债规模明显增加

    中评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月,家典型房地产公司融资总额环比增长 其中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环比增长 公司债券发行规模环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尚无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 光大银行 广发银行 浙商银行 中信银行等银行密集贯彻落实三部委...

    华孚证券 房地产公司销售依旧低迷,企稳恢复尚需时日

    乐居金融 李丽月日,华孚 发布房地产行业周报。每周观点 月销售持续低迷,未来仍需政策催化 月日,中评委发布年 月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销售额榜单,保利以亿元销售额位居第一,万科 中海分别以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二 第三。从月度数据来看,保利以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一,万科和华润分别以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二和第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