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证综指收于2789点49 分,上升 323%,盘中一度站在2800点上方。 深圳诚、创业板、科创板也被**。
A股的开盘,离不开中国证监会的频繁举动。 从大声疾呼严惩操纵市场到恶意卖空,再到扩大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指数(ETF)持仓范围,证监会表示“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增加回购和持股”。
事实上,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大举“买入”自己。 Wind数据显示,1月1日至2月5日,共有864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回馈投资者。
从实施进度来看,已有731家企业实施或完成回购,涉及回购金额627家96亿美元; 浦银国际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以来A股回购加速,1月份回购金额环比增长133%。
提振信心的新一年回购浪潮已经到来。
图蠕虫创意。
水龙头移动
在这次密集的回购热潮中,龙头企业的大规模回购行动成为亮点。
例如,药明康德,制药领域的CXO领导者。 2月2日,药明康德宣布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A股,回购规模约10亿元。
药明康德回购的理由是“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公司选择取消回购。 仅仅一个交易日后,即2月5日,公司宣布首次实施回购公司股份,动用总额10亿元,“回购股份已实施”。
另一个例子是领先的快递公司顺丰控股。 1月31日,顺丰控股宣布拟斥资5亿元至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月1日,该公司花费了约132亿元完成首笔回购。 对于回购的原因,顺丰控股指出,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将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员工激励。
不仅是药明康德、顺丰控股,仅在2月5日,CPU龙头龙头绿能、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这两家千亿巨头都发布了回购公告,回购金额下限超过3亿元。
博时认为,回购潮往往是在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而A**领域的回购具有“逆周期”的特点,往往集中在市场低位时的回购。 上市公司回购的目的包括稳定股价、突出价值、股权激励和集中控制。
鲸鱼平台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世亮进一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市公司采取底部回购策略,一方面是为了稳定股价,提升公司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保盘”。
在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回购带来的信心提升尤为重要。 药明康德近期陷入困境,股价暴跌,纷纷发布澄清公告; 顺丰控股目前也面临市场焦虑,股价处于一年低点。
此外,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为动力的统一回购也备受关注。 1月30日晚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以回购计划为支点,陆续出台“提质增效、升回报”行动方案。
年初以来,截至2月5日,海通**、国投资本、杉杉股份、水景坊、海星、和旺电气、逸飞激光等13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计划的相关公告,并启动了回购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公司的回购计划是由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提出的。 2月4日,三一重能披露,拟将原定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的回购金额提高到3亿元至5亿元,这是周富贵董事长提出的。
在带头效应下,实际控制人或公司高管也在争相成为增持主体。 年初以来,拓普集团、新邦药业、大北农、广联航空、青海华鼎、威德信息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股东增持或计划增持公告。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立辉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回购一般基于对政策号召的回应、市值管理措施和战略发展考量。
不仅是为了响应政策要求,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许多企业在市值过低的节点大力推动回购,以提振信心。 同时,回购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例如提高运营效率和巩固市场地位。 ”
更改和亮点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2022-2023年共有1836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计划3484股,回购178股42亿股,回购金额182189亿美元。
回购的目的主要分为激励机制的建设和市值的管理两个方面。 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而回购的股份总数为76股24亿股,占6217%,回购金额为108798亿元,占6532%;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1954亿股,占1593%,回购金额为17337亿元,占1041%。
与以往相比,2024年初以来发生的集中回购有两大特点:以取消为目的的回购案例数量增加,二次回购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什么是核销回购?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于凤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核销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在公开市场收购自家公司后,将不再用作库存股或用于未来的股权激励计划,而是选择直接注销, “由于总股本的减少,公司的净利润被分配到相应减少的股基上,理论上可以提高每股收益水平,这可能会推高股价。” ”
不仅是在上述“闪电”中完成取消回购的药明康德,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取消回购,以及欣旺达、晨光生物、丽珠集团、安图生物、洋源饮料、西点医药等多家企业。
田立辉分析认为,真金**取消回购带来了更积极的信号,大规模取消回购往往表明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挑战的信心,“取消回购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优化资金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等; 还可以提振市场信心,引导市场预期,改善投资者结构。 ”
二次回购也成为这股回购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在前期已经实施的回购计划基础上,珏威食品、恩杰股份、新旺达、长春高科、凌云光等企业再次抛出回购计划,完成信心提升。
以觉威食品为例,2月4日,公司发布回购计划,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2亿元至3亿元的股份。 1月31日,觉威食品刚刚完成上一轮回购,耗资3亿元。 要知道,2022年归属于觉威食品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在2左右33亿元,再次大额回购,决心可见一斑。
第二次回购,可能是对磁盘保护的加大,也是对市场的一种诚意。 回购频率高、回购金额大,是上市公司稳定股价的有效途径。 自有资金、回购取消、增加回购是稳定股价的好方法。 郭世良评论道。
回购真金**确实会有一定的效果。 以家电龙头企业格力电器为例,2023年10月31日,公司宣布将自有资金回购15亿至30亿元的**。 短短2个月,12月29日,格力电器宣布已实施30亿元回购。
巨额快速回购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股价。 2月5日,格力电器股价创下近3个月新高。
更规范,更实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发行回购计划并不总是好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毕竟,“闪烁”回购造成的损害不容忽视。
以合宗科技为例,该公司曾表示,从2022年11月10日起开始实施股份回购计划,拟在12个月内回购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的公司股份。 但只有雷声没有下雨,公司一年“不买一股”。
针对此类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证监会于2023年12月3日对合众科技发起雷霆万钧的攻击,并立案调查。
郭世亮提醒投资者,投资者应识别上市公司的回购意向,“如果公司采取债权回购,且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不健康,则要观察和判断是否存在质押清算风险或其他未知风险,也要警惕上市公司利用回购规则低买高卖的差异。 ”
好在,从监管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回购规则正朝着更加规范化、实用化的方向演进。 2023年12月15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修订发布。 新《回购条例》对提高回购便利性、强化回购约束机制、规范回购目的和用途、调整回购触发条件等作了更加详细明确的规定。
新规回购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俞凤辉表示,监管部门旨在推动上市公司更合理、更高效、更透明地进行股票回购,鼓励上市公司开展更多注销回购,防止滥用回购手段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鼓励企业在股价明显偏离内在价值时采取有效行动,以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价值。
事实上,回购作为提振信心的工具,已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1月24日,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引导企业负责人及时采用增持、回购等市场化手段,传达信心,稳定预期。
1月25日至26日,证监会还在2024年制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督促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回报投资者意识,更加积极地开展回购注销和现金分红。
2月6日,汇金宣布近期扩大了对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指数(ETF)的持仓范围,并将持续增持、扩大持股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同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坚决支持”**汇金公司增持公告,并将继续协调引导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加积极地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还表示,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回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未来上市公司积极合理使用回购工具将逐渐常态化。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参考:A股回购浪潮持续,90余家企业再度出手,2024年2月5日,第一财经。
拥抱未来! **公司投资143亿元回购,创业板公司表现耆火如膺,2024年2月4日,中国**新闻。
作者:俞胜梅。
编辑: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