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从近期的新闻中可以看出,习惯性抱怨“过年味道清淡”的年轻人开始转变,他们正试图重新夺回春节的主导地位,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新的新年风味。
有些人有力量熬夜制作PPT,只为张洛来一场“家庭春晚”; 有人提前组织了春节期间全家合影; 有的准备了精美的春节汉服,自发写了一副年轻一代专属的春联; 有的争先恐后地当“新年经理”,买新潮的年货,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房间; 也有人说“断亲”,但在行动上,他们不厌其烦地去......亲戚
这样一来,人们可能已经被多年前年轻人高调声称“不爱过年”所欺骗:年轻人没有忘记春节,那些抱怨更像是一种“动力”,年轻人对春节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在等待机会正式登场,为春节创造新潮流的“历史任务”。
现在,这个机会似乎来了。 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已经逐渐到了承担家庭责任的年龄,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家庭话语权,都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第五十二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名39岁的互联网用户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348%,年轻人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网络议题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就有了当“春节管理者”的信心。
对于春节来说,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其实是在丰富新年的内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春节,新年的味道不断更新,这也是春节的魅力所在。 贴春莲、吐苏酒、写桃符、春节除夕晚餐,都逐渐出现在春节的漫长演化史上。 而这一代年轻人临近春节,谁说穿汉服春步(模仿城里行,春节带父母上街闲逛)就不能变成新的新年习俗?
当然,年轻人似乎对春节充满渴望,但事实也证明,他们接受春节的许多传统是没有障碍的。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1%的受访年轻人会坚持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767%的受访年轻人注重新年的“仪式感”,而跨年晚宴的家庭团聚是新年“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
这也说明,年轻人可能会为春节增添新的元素,但主流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阖家团聚的喜悦和对万象的期待,这些春节的核心没有改变。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说到传统,人们难免会有一丝“老旧”、“泛黄”的印象,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统,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恰恰是因为它符合人类最深层的心理结构和最基本的社会文化伦理。
就像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依恋一样,这难道不是任何文化的主题吗? 作为这些永恒价值的载体,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远离它呢? 就像不久前春节已经成为联合国的法定假日一样,其实早在联合国“认证”之前,很多国家就已经正式庆祝春节了。 这说明春节既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 它既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意义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回归春节其实是必然的,几千年来,春节从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而出。 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人再次拥抱春节,这是热情与深厚传统的互动,既传达了古典主义的魅力,又焕发了时代的新鲜感。 我也相信,正是在这种“检旧学新”的氛围中,春节和传统才能引领出更加开放的未来。
特约评论员:易志。
上游评论提交邮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