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蛟壹原汁原味。
作者 |苏琪.
编辑 |金玉凡.
距离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还有几天,你在家乡买了过年的礼物吗?
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年轻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百感交集。 令人高兴的是,有些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想念家乡,想念父母,想念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热饭。 让我担心的是,我害怕离家近,一想到要给父母和亲戚买礼物,我就感到压力很大。
给家人和亲戚送礼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钱包被掏空,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努力和准备。
几年前,“去亲戚家花1500买年货”的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上,有网友分享说,结婚第一年,每个家庭准备的年货和红包花了将近1万元,然后扣除了从亲戚那里收到的红包金额, 并损失了约1500元。在评论区,大部分网友认为,去亲戚家买年货不算多,只花1500元,过年花上万块钱一个月工资的人也不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逐渐发现,他们不仅需要给父母送礼物,还需要代表父母给亲戚送礼物。 而如何在过年时送礼,真的是一门科学。
太贵或太真实都不是最好的答案,亲戚和家庭状况的距离也会影响礼物的选择,更多时候,送出去的礼物可能不仅面临没有送到主意,被对方闲置的问题,还可能与亲戚和同龄人送的礼物进行比较。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这样的节日里,小辈们通过礼物表达心声、连接感情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送礼不应该成为一种桎梏和形式主义,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体谅才是最好的方式。
每年过年,年轻人总是被同一个问题难住了:他们应该给父母和亲戚送什么礼物?
送礼是对心智的考验,春节送礼是对情商和财力的重大考验,这张答卷必须交上去。
在广州工作,两年没回老家过年安温,一边抢票一边买年货。 这是他第一年给亲戚准备礼物,买什么,买多少钱,给谁,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问题。 最终,他决定购买家乡没有的食物,他的亲戚也没有品尝过。
他先从广州回到济南,在三姨家住了一晚,一开始只准备了一个烤鹅礼盒和一个公司发的新年礼盒,感觉有点小,准备了一盒广州当地的经典小吃鸡饼和花生脆,还有当地的盈红9号茶, 这款茶从25元半斤到100元半斤有好几个档位,最后选了一个红色的礼品袋,一个中档的65元半斤。
安温给亲戚买了广州点心。
晚上睡觉前,他越想越觉得还是不合适,“如果三姨去舅舅家过年,说是他从广州带回来的点心,舅舅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为了不偏袒,他给舅舅、三婶、四婶和五位亲戚准备了一盒茶叶、一盒鸡饼、一盒花生酥,共花了640元,外加五盒1290元的烤鹅礼盒,花了近2000元。
路上行李太多,不方便,他先把烤鹅礼盒送回老家,然后行李箱里装了五箱茶叶,五箱点心只能拿在手里拎着,生怕被压碎。 “在回老家的火车上,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带着一大袋人肉背着这些礼物回来,”安文说。
对于双双来说,结婚第一年亲戚的“过年礼”简直是多而杂。她形容自己,从婚前只在意美貌的晚辈,到过年送礼的卑微大人,买礼物的难度和成本几乎成倍增加。
在母亲的指导下,她列了一位超客**,四叔、婶婶、婶婶、奶奶,三位奶奶和两位叔叔,每人一瓶硬汉加两瓶海蓝,外加一盒牛奶,售价5068元。 在两个恋人这边,他们也要花5000多块钱,加起来有1万多块钱。
结婚后,回老家过春节,经济压力不小。 双双解释说,一方面,他们每年过年都要买礼物,每个家庭都给一点点,加起来就要花很多钱; 反之我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老家,买的东西不能特别便宜,不然就送不出去了。
以往年终奖是用来旅游或者购买大型电子产品,但今年的年终奖留出来给双方亲戚送礼物,给双方父母红包,此外还留出一部分资金给亲戚的孩子过年钱。
从上班第一年开始就给长辈送礼的慕瑶,深知送礼的难度,这些年来,她甚至总结出了一套送礼食谱。
她一般根据亲戚的距离、亲戚的家庭状况和资历来送礼。 家里老人去世后,家里的新一代地位最高,每年要送的礼物都比较重; 平时经常走动的亲戚的礼仪会比普通亲戚重一些,有些已经断绝联系然后开始来来往往的亲戚会比较轻; 除了长辈,同龄人之间几乎没有礼物,同龄人有下一代,来拜年需要送红包。
由于这些年有些长辈去了外地的子女家,慕瑶现在只会准备二叔家的礼物,基本上是两瓶五粮液加阿胶或人参,然后拎着一箱牛奶和一盒水果,花了3000元左右。 “因为二叔喜欢喝酒,表哥们的收入比我高,还会收到很老的老酒的礼物。 ”
据CBNDATA报道,这些年轻人送礼的成本也不例外公众购买新年礼物的预算集中在3000-4000元,同比增长**10%。 其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消费者,在过年送礼上会花费月收入的40%以上。
临近新年末,“过年送礼太难了”、“年轻人送过年礼物难”等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数千万浏览量,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吐槽互相支持。 为什么送新年礼物这么难?
长辈不习惯表达,生活方式与年轻人有差异,送礼没有标准答案,很难送到心里。 如果太高端,就会有面子,但可能不实用,但容易造成压力; 如果太实际,很容易和别人重复,不体现意图。
江来对此深有体会,她之前给奶奶买了一条羊绒围巾,后来发现她平时喜欢戴头巾方便工作,围巾只在过年的时候包了一次,闲着。 此外,她还给阿姨阿姨送了按摩器和护肤套装,但后来从妈妈那里得知,按摩器是阿姨因为不会用而转让给别人的,而且他们平时没有护肤习惯,护肤品在家里一直吃灰。
如果你不选择一个好的礼物,送礼者和接受者都会感到不舒服。 江感叹道,“我们不能按照我们在外面工作的价值体系来买礼物,而是要回到他们的体系,如果礼物超出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就成了负担。
送礼是伤脑筋的,也是因为送礼一般都有接触和接触,但送礼包含感情,价值不能简单计算而有些人在送礼中会混淆比较和功利主义,容易使送礼变得“无味”,成为一种“人债”。
双爽听妈妈说,前年表哥结婚的时候,送给亲戚的礼物没有几年前表哥结婚时送的那么重。 同时,因为家乡的亲戚会认为她在“大城市”打拼,轻买礼物不仅丢了面子,还表明她在外面“混不好”。
江的奶奶会把前来拜旦的年轻一代分拣好,然后把他们送的礼物放在隔壁房间,以家庭为单位,等到客人走了,再和儿子商量,按照每个家庭送的礼物数量。 今年谁的礼物比去年少,谁的回报就会少一点。
为了避免尴尬,沐瑶表示,她送礼给亲戚的时候会留价标,或者送的礼物可以直接在网上找到**或品牌。 同时,对于价格相近的礼物,买一个大盒子也不会显得吝啬。
这种送礼环节是虚拟的,难度大“,常年在外面打工的雷磊解释道,虚拟部分是礼仪繁琐,但必须要做,送礼工具属性强,一份礼物可能会流到很多家; 困难的部分是,我在农历新年期间会想起我的亲戚,但他们似乎几乎没有人那么关心我的父母。
为了送出“人性化的优质礼物”,难以送礼的年轻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竟然焦急的“送礼人”给了各类种草种评博主“随吃就好”的机会。据第一财经数据显示,短**平台上博主的草评对新年礼物的购买影响巨大,74%的人更喜欢在抖音等短**平台上收集信息。
博主和品牌使用农历新年礼物营销。
几乎每年,都会有送礼的新趋势,为新的送礼品类带来火种。 比如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保健品行业也开始借助新年礼物进行推广,从前两年的新西兰蜂蜜,到去年的超级食品,再到今年的磷虾油,**也越来越高。
在各类商家和博主的营销下,送礼这件事变得更加“量”,很多情感账号往往以“送礼”为例,输出人情深人情、老练的“情商教育”,将送礼分成几个片段,让年轻人的送礼焦虑多了几分。
在年轻人对送礼的担忧背后,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进入了挑起家宠的阶段。
以前,他们跟着父母送礼、发红包,现在需要代父母送礼、送红包。
随着年轻一代开始掌管“家庭中的大事”,送礼的必要性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送礼的重要性是由于交换礼物形成了最初的经济流动。 当有人送价值100元的礼物上门时,需要按照110元甚至更多的标准退回礼物,从而产生“投资回报”。 同时,如果你给别人送礼物,你也会得到类似的回报,资金也会随着人情而流动。
图源 Pexels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惠华表示,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完善,跨期融资和相互投资的功能被削弱,年礼和年钱更多地用于巩固人际关系和亲友网络。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不与父母同住,逐渐脱离熟人圈,建立独立的“个体孤岛”。
当代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关系也在动态变化,亲属关系维护的意愿和作用大大降低,新年礼物更像是人的束缚。 一位心理学博士告诉Fixed Focus,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为了满足某些世俗的期望而给自己施加太大的经济压力,那么收益就会大于损失。
许多受访者表示,与在家乡工作的同龄人相比,他们通常都在外工作,很少行动和与亲戚联系,一年到头都说不上两句话,见不到两次面。 同时,“送礼”本来是心的表达,送礼在前面,物在后面,如果送礼变得“吃力不讨好”,或者变成“机械动作”,就失去了送礼的意义。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心态相近的年轻人开始互相解释,“不要有内耗”,“做你能做的事”,“大家可以讨论是给予还是接受对方”。
实际上在一些地区,过年不收礼、不探亲正在成为一种新习俗。 在亲戚之间的相互理解下,很多人也开始用一起吃饭来连接感情,而不是形式主义送礼背后无效的社交互动。
不过,这样的新习俗,还是只在小圈子里流行,毕竟送礼的习俗在老一辈人眼里还是很重要的。
归根结底,这一代年轻人还是很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不是不喜欢送礼,只是不想被没有感情的送礼绑架。
与其在过年期间掏空钱包、绞尽脑汁,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和长辈。 双双平时会在家给父母买小家电和保健品,必要时补贴一些家用开支,看到奶奶年纪大了又聋,他也会主动给奶奶送助听器,“这些事我都愿意做。而对于那些爱你的人来说,最好的新年礼物就是经常回家。
Pexels 中的标题图像**。 应受访者要求,安温、双双、沐瑶、江赖、雷磊为文中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