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過: 陈继英
编辑:万天楠
北京一月的冬天,没有风雪,最冷的时候是零下十多度。
一大早就出门迎接客户的95后马海新在等车的时候,冷得跺了跺脚。
他搓了搓手,翻了翻通讯录,看了看客户名单,这些都是他做地产经纪人时积累的资源。
现在,马海新已经从卖房子变成了保险。
转行的决定是在去年8月做出的。
那个月,马海新没有开单,收入为0,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 入行三四年后,马海欣曾经有过月收入超过3万元的高光时刻。
但好日子在2023年戛然而止,“我没赚到钱,靠的是前几年的积蓄。
马海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他服务领域的几位同行已经转向了保险行业。
同样从事房地产的梁浩,几年前就嗅到了危机,2020年9月提交了辞呈,在先转行的前领导介绍下,开始了保险**。
在深圳,近三四年来,实名注册房地产经纪人数量从高峰期的6万余人大幅下降到2万余人。
受预定利率下调影响,资产保全需求得到彻底刺激,保险业迎来持续高增长态势。 据统计,2023年前7个月,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共收缴189万亿,同比增长77%。去年7月,太保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9%8%。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问梁浩怎么买保险,“以前只有买房,大家才会这么积极。 ”
春河水暖鸭先知。 梁浩,85后出生,马海新95后出生,两代地产人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另一条路,看似是个人命运的巧合,实则暗示着经济周期的必然性。
马不停蹄,赶上下一个新周期
与被迫转型的马海欣不同,90后房地产经纪人杨波主动进军保险业。 杨波坚信“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抓住新周期”。
2015年7月,杨波进入高端房产中介,主要销售别墅等高颜值物业,服务精英人群,赶上房地产飞涨的好时机。
连续四年,业绩跻身公司前十,年收入飙升至60多元。
在此期间,他发现信息较差,很多客户会主动购买大额保险保单,“金额不低于房地产投资,而且可以稳步增值,我觉得这条赛道有很大的机会。
于是,在2020年,杨波辞去了一家高端地产中介公司的工作,同时担任独立地产经纪人和保险人。
比起年轻经纪人转行的决定,楼盘老手说再见并不容易。
40岁出头的方婉,从事房地产行业20多年,全程经历了行业的第一个时代,年薪一路涨到了百万元。 曾经,她以为她会一辈子做房地产。
直到2022年,公司放弃了北京市场,方婉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带着项目进驻现场,要么离开。
有空闲时间的保险**人成了她的新选择。 据方婉观察,从房地产转行到保险是很常见的,她身边的**人中,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从房地产转行的。
虽然方婉2023年月均月收入刚刚超过2万元,远没有赶上以前,但她并不后悔,“至少你进入了一个向上的行业,有头脑。
2020年离开地产行业时,梁浩刚刚跨过35岁的职场红线,如果以“社会动物”的身份跨入新行业,“没有经验,年轻人打不出体力,那就是死路一条”。
但保险业是个例外,年龄不是障碍,“就算年纪越大,越受欢迎”,梁浩开玩笑说。
“老”,也就是网络资源的沉淀,身边同行的收入已经上升到相当的水平,“在北京,家里年收入在三五十多万,有很大概率有更多的钱买大保单。
转型了三四年的梁昊对现在的状态也很满意,2023年拿到的收入基本可以和房企的年薪持平,“不过加班少了很多,性价比也更高。
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人寿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0%8%。横向比较,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保险渗透率高达12%,而中国的渗透率仅为39%,仍有数倍增长的空间。
房地产老手纷纷加入新保险行业,销售人寿保险成为“甜蜜点”。
然而,从房地产到保险,并不容易抓住。 一个刚入行的新人,“不要幻想一步到位上天,人人年薪都一百万”,杨波警告道,从做保险到卖出第一份非人身保险单,他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面对未来的挑战,保险中介机构必须找到一个战略靶心——选择最受欢迎的保险类别并锚定核心目标群体。
年金保险、增型终身寿险等增长速度相当的储蓄型寿险,是上述保险公司的共识。
梁浩,85后保险人,从房地产转行。
据瑞士再保险研究院预测,包括寿险在内的寿险持续企稳向好,明年中国市场增速有望达到84%。
杨波所服务的高净值客户,受到寿险的高度青睐,实现财富传承、资产风险隔离、合理避税。 他们经常将自己的子女和家庭成员设置为相关储蓄保险单的受益人,以传承他们的财富,并避免将来可能征收的高额遗产税。
此外,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人寿险必然会流行起来。
杨波所服务的群体大多是中年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年纪大,拥有养老社区权益的高端寿险更受这一群体青睐,“我的很多客户平均保费300万元,5年付清,然后把父母送到养老社区。
去年8月1日,国内人寿保险预定利率从35% 至 30%。在7月新旧产品互换的窗口期,主动向梁浩购买人寿保险的客户数量增加了三四倍,大订单频发。
梁浩回忆说,日保费300-50万元的大额单人寿险并不常见,而当月保费200-300万元的大额单人寿险也不少见“今年又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种抢购热潮只在我买新房的时候才见过。 ”
支付宝保险平台蚂蚁保险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7月,在平台上主动搜索和购买储蓄保险的用户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 这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市场正在改善。
在用户选择方面,上述保险领军人物的共识是,一对一线下转化的主要客户群体多为35岁以上的中年用户,以家庭为主。 这个群体手里资金充裕,在买保时比较注重人情、服务、定制等因素,这些都是线下**人和经纪人的优势。
追求便利性、速度和灵活性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互联网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在蚂蚁保险购买储蓄保险的用户中,80后和90后合计占78%。
96岁的丁琪婉在杭州一家电商公司做美妆营销员,大学毕业五年后,她在支付宝上买了第一份保险。 她有轻微的社交恐惧,她说,“贴身服务真的很好,但谈完后不买的压力也很大。 后来,她在小红书上研究了策略评估,并在网上下了订单自己购买。
在丁启万看来,互联网平台产品丰富透明。 她更看重的是,网保整体保险门槛低,每月最低100元,可以省下来,而线下缴费一般是按年支付,最低每年5000元。
在购买保险之前,丁琪婉和她的朋友们也做了一些交流,经过对比,他们发现“线下**人专注于服务一家保险公司,而线下经纪人和线上保险平台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可供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最好的。 ”
梁浩和杨波都认为,互联网平台和线下**人的主要群体明显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用户会自己分层,“关键是整体**还在成长。 ”
家乡,不要安然无恙“,保险经纪人描述了工作定位。
从房地产到保险,中国人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在杨波看来,房地产和保险,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目标,但两个牛市的交接,实质上是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全”和“确定性”。
从本世纪初到2017年,在房市调控大转弯之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一个时代,投资房地产几乎是稳稳的赢家。
然而,在住房不投机的趋势下,中国10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均价已连续11个月下跌。 不仅是房地产,其他优质投资标的也越来越稀缺。
例如,存款利率也持续下降,自2023年6月以来,各大国有银行已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利率。 而**也是底部**,今年1月,A股已经多次下跌2800点。
低利率是大势所趋,此时,具有强制性储蓄功能、复利可以提前锁定的储蓄寿险优势凸显出来“,梁浩分析道。
许多客户在看到他列出的未来十年或二十年的收入表(现金价值)后下了订单。
这三四年来,梁浩不仅留够了家庭开支,还继续投保,家庭保费总额翻了一番多。
方婉亲眼目睹了从房地产投资向保险投资的大迁移。 此前,她和丈夫在房地产投资了十几次,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在经历了行业的过山车之后,她越来越重视保险的自下而上效应,“家人应该买的保险配置得整整齐齐”。
她还给女儿买了一笔保费相当可观的储蓄保险,“以后会用在留学,还是结婚时的嫁妆,甚至创业**,都由她来决定”,这是她留给女儿的信心。
年轻人也重视确定性和安全性。 丁琪婉虽然目前月薪近2万元,但因为买了小房子,她每个月的房贷也有一定的压力。
现在,她每个月在支付宝上投资3000元。 “这是我给自己攒下的小金库,我的目标是存下30万到50万元。 ”
近十年来,中国人追求的安全感和确定性,造就了楼市的第一个时代,而现在,这种情绪或许开启了保险新周期。
从房地产转向保险的中介,成为时代镜像的见证人。 (方婉、丁启婉为文中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