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20条》剧照。 (*豆瓣)。
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等主演,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的电影《二十条》在农历新年伊始全国上映,成为本届春节档电影的重磅影片。
这是一部多维的电影。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反映中年危机的生活片:四十多岁的韩明为了让儿子在城里上学,被停职到市检察院,但坏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儿子韩雨辰殴打校领导的儿子不肯道歉, 而妻子李茂娟愤愤不平,随后殴打了校领导;搭档陆玲玲恰好是他的初恋,妻子怀疑两人是旧恋,韩铭为了不让妻子误会他,掩饰和辩解他,结果却越来越黑,他无法解释清楚。
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部喜剧片:电影融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以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喜剧”方式,台词、笑话和戏剧冲突挤满了整部电影。
从社会角度看,这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电影:在喜剧的外衣下,直接指向严肃的司法问题和插科打诨中根深蒂固的社会价值展示:片名“二十条”取自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整部影片也聚焦热议的正当防卫法, 讲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简单期望,以及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为维护公平正义所做的努力。
电影《第20条》剧照。 (*豆瓣)。
贯穿全片,公平正义的“三度”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公诉人执着追求公平正义; 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看法; 公平和正义对当事人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着最朴素的期望,另一方面,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更新司法理念,激活休眠的正当辩护条款,努力维护办案的公平正义。
检察官对公平和正义的奉献精神。
毫无疑问,在隐藏的插科打诨喜剧外壳下,电影真正的核心是:基层青年检察官韩明和陆玲玲经受重重阻力,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守护公平正义的故事。
我不知道这有多难。 就像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你不能因为有代价就停止做。
也正如主人公韩明所说:“刑法中的56681字,都是关于公平正义的。 然而,公平正义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让法律条文中的公平正义落到每一个具体案件中,就需要执法和司法人员的锲而不舍。影片中确定正当防卫的艰难过程,是检察官韩明和陆玲玲执着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
第二十条讲述了三个案件,其中主线是王永强暗杀刘文静的案件。 为了给孩子治病,王永强一家欠了村里的暴君刘文静一个高利贷。 为了讨债,刘文静杀了王永强的狗,用狗链把王永强绑在门口,并多次**王永强的聋哑妻子,甚至威胁要用刀**。 在恐惧和绝望中,王永强拿起一把剪刀,不分青红皂白地刺了下去,导致村里的暴君受了重伤,后来死了。
电影《第20条》剧照。 (*豆瓣)。
对于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韩明和陆玲玲来说,不难看出,该案具有正当的防卫性质。 然而,正当辩护的一大难点在于,说起来容易,但证明、识别和改变传统观念却很难。
难证:王永强正当防卫最直接的证据找不到——刘文静放在车里的那把刀。
难辨:作恶的刘文景被刺身亡,死者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其家人都是非常善于闹事的村霸,他们以“表诉”的名义围攻检察院门口,给检察机关办案带来巨大压力。
传统观念难以改变:过去,由于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司法惯性的影响,刑法中的正当辩护条款基本上处于沉睡状态。 从“谁能惹事就理”“谁杀谁伤谁”“杀命”等传统观念中,以及从平时起见,同类案件大多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罪名起诉判刑。 要想打破过去的司法惯性,真正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就需要在观念层面进行创新,要有挑战传统的大勇气。
克服这一“三难困境”的过程,恰恰是彰显检察官执着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
对于陆玲玲来说,她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体现在她不肯放弃正当防卫的直接证据(刘文静藏在车里的刀)。
其实,在电影开头的叙事中,只有王永强的供词有刀的存在。 就算是对于陆玲玲自己来说,她也不是百分百确定这把刀真的存在,但因为这把刀在决定王永强的正当防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陆玲玲从未放弃寻找这把刀。
客观地说,在没有间接证据的情况下,陆玲玲完全可以认为,这只是王永强为了给自己开脱而说的谎言。 这样一来,通过程序起诉王永强就足够了。 但陆玲玲没有这么做,即使面对刘文静亲属围攻检察院的压力,办案时限即将逾期,有关方面直接要求尽快进行起诉,她也从未放弃。
最后,为了找到能够证明刀具存在的证人,陆玲玲也因为王永强的妻子跳楼受伤,被取消了办案资格。 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后悔,继续默默地支持自己的搭档韩铭公平办案。 正是因为她的执着追求,在各方的支持下,她终于找到了刀,找到了确定正当防卫的关键证据。
比起陆玲玲的坚持,韩铭的坚持,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处理张贵生案时,韩明更注重法律的适用和以往先例的参考,注重不犯错误。 在处理王永强案时,因为张桂生对案件原判结果不满,在上访途中意外身亡,郝秀萍因为担心丈夫会被判重刑,儿子因制止校园暴力差点被扣留,绝望地跳楼。
正是经过这种思考,在听证会上,尽管主管领导一再提醒,过去此类案件是要起诉的,相关听证代表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也有不同意见,但韩明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王永强是正当防卫,不应被起诉。 最后,他的意见得到了领导层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王永强被认定为正当自卫,被宣告无罪。
从一开始,韩明就倾向于尽快起诉王永强,完成办案任务,到坚定地肯定王永强的自卫是正当的,这不仅没有影响检察官执着追求公平正义的形象,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因为,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本身就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影片从小角度出发,利用办案一线检察官韩明的意识形态变化,生动地反映出司法机关认定“正当防卫”标准的变化——贴近立法初衷,沉浸于辩护人的立场,不再对辩护人过于苛刻,充分考虑辩护人在面对违法侵害时的紧迫感和紧张感, 事后以冷静、理性、客观、准确的标准,防止对辩护行为是否超限的判断。
从总体上看,“韩明”的转变是检察机关办案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检察机关在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对昆山反杀人案、福建省赵宇案、来源反杀人案、杭州胜春平案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合法辩护案件进行了准确依法处理, 以新的办案实践激活刑法中的正当辩护条款(第二十条)。这无疑是对法治进步的有力诠释,也是与时俱进、坚持公平正义的司法办案的生动注脚。
公平和正义对当事人生活的影响。
电影《第20条》剧照。 (*豆瓣)。
律法的权威从何而来? 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出发。 这种期望就是对公平正义的期望。 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说:“中国人骨子里充满了爱和温暖,他们有自然的古道和温暖的肠子。 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让每个中国人对公平正义有了简单的认识。 ”
针对这种期待,司法人员需要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思考,一个个司法案件对当事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如何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处理的不是案件,而是其他人的生活。 “几年前,一线检察官办案的经验,如今已成为许多司法人员的共识。
在《第二十条》中,这样的理解是通过检察官陆玲玲说出来的,这引起了他在电影中的搭档韩明的共鸣,也引发了不少观影者跳出电影的思考。
的确,以影片中的三个案件为例,哪一个案件不是当事人的命?
在电影主线王永强的案件中,如果王永强被判处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罪,可想而知,已经濒临绝望的郝修平已经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很可能自杀。 他们的爸爸在监狱里,妈妈走了,他们残疾的女儿怎么办? 这个家庭很可能会破裂和撕裂。 他们的生活可能因为这个案子而彻底毁了。
在韩明处理的张贵生案中,公交车司机张桂生阻止了流氓猥亵女乘客,在被流氓殴打后,反抗并伤害了流氓。 被起诉后,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三年徒刑。 出狱后,虽然韩铭给了他很多帮助,帮他找了工作,但张贵生还是不服气,觉得自己没有错,于是不断上访,希望能改过自新,最后在上访途中车祸身亡。 张桂生的女儿伤心欲绝,同时给韩铭送来了灵魂折磨:“检察官,你觉得我父亲真的错了吗? ”
对于张贵生父女来说,这起案件是否影响了她们的生活?
在韩铭儿子韩宇辰的案件中,韩宇辰因为制止校园霸凌,伤害了教育局长的儿子,面临向公安部门立案的风险。 一旦立案,韩宇辰可能就不能再去他所在的重点学校读书了。 更重要的是,一旦立案,将影响韩宇辰伴随他一生的是非观和正义感。 对于韩雨辰来说,这个看似很小的案子,其实影响着他的一生。
影片通过这些普通人可能遇到的案例,向人们展示了:不仅是大案子,每一个小案子,落在特定的当事人身上,都会为他们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这个时候,在司法办案中,能不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就是公平正义对当事人生活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摧毁一个家庭和一个人的生活,还可以帮助一个家庭和一个人向着太阳成长。
正是因为看到了张桂生案中办案对当事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儿子的经历,自诩为经验丰富的检察官的韩明,开始真正追求和思考立法的初衷和法律的价值,不再局限于抽象的法律规定, 而是开始关注生动案件的当事人,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判决和司法实践,而是开始反思什么是“正确的事”,从老百姓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期待出发。思考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检察官,需要什么样的公平正义,他们终于打破了常规,做出了正当防卫的大胆决定。
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看法;
电影《第20条》剧照。 (*豆瓣)。
要提高老百姓的公平正义观,仅仅公正办案是不够的,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影片中检察官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提出的检察办案理念——通过履行检察职责和办案,确保实质上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公正正义在程序上更好更快, 使人民群众在效果上感受到、感受到、公平正义,使检察办案的质量、效率、效果在公平正义中有机统一。
实质上,检察官通过激活刑法第二十条,作出正当防卫决定,确保实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程序上,检察官依法办案,与公安机关争分夺秒完善证据链,通过公开听证的特别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公正正义在程序上更好更快,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效果上,检察官在公开听证会上充分阐释法律和理性,将法律、理性、情感融为一体,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些追求公平正义的努力,也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下检察业绩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高质量、高效办案”。
电影《第20条》剧照。 (*豆瓣)。
公平正义,简单的四个字,为人民服务,却有千斤顶。 **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呼吁各司法机关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改进工作。 为了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司法机关一直在努力追求和努力前行。
第二十条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双向奔波——人民的期望和司法机关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努力,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高效办案”的艺术表现。
*:方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