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关键词:优秀企业、优质资产。
在信中,它提到,本年度净收入的增长归因于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各种高质量的公司**和债券持有量。
收购了一批优秀企业,并不断加大对优质企业和债券的投入。
目标是通过优质资产和良好的投资回报来提高股东权益。
这与早期巴菲特说这句话的形象相差太大,从**的描述来看,早期的巴菲特有点像捡垃圾(烟头股),但从56年致股东的信来看,质量是最重要的一个字。
1957年:
关键词:投资目标。
开头也挺有意思的,有点相似"正如我去年所预料的那样"开盘:行情水平高于其内在价值,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则意味着未来行情会有东西,行情会如预期般下跌。
还有一个关键的词,5年。 1957年,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已经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市场。
然后介绍,公司的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清算型,另一部分是一般投资。 56年底,清算投资占30%(一级市场),70%一般投资(二级市场),目前为15:85。
本文还阐述了投资目标:满足于高于市场约10%的回报率。 同时,预计在熊市中表现优于牛市,在牛市中,将获得与市场相当的回报就满足了。
1958年:
关键词:投资逻辑。
这是美国股市的牛市,道琼斯指数为**385%。在信中,沃伦·巴菲特再次强调,他无意专注于市场,他的主要关注点是寻找被低估的人。 这里是**而不是**
买卖联邦(联邦信托公司)的具体操作描述如下: 我用我认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总结了一些相关数据,如下:
购买时:内在价值:125,股价:50
相关数据:每股净利润为10,(相当于PE的5倍),每股净资产为5000万,净资产约为第一国民银行或位于美国国家银行的一半。 该银行一直希望合并联邦信托,但由于个人原因,已被阻止。
大股东是一家大型银行,持有25%的股份5%。股东总数为300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第二大股东。
投资逻辑:(括号内是我的理解解释)。
1:防御性强。 (管理良好且利润丰厚,**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 )
2:建立在步伐之上的卓越和稳定的价值。 (管理得当有增长,内在价值125增长到135。 )
3:虽然可能是一年或十年,但这个值最终会释放出来。 (如果发布,该值将达到 250。 合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作为第二大股东,有更大的投票权使合并成为现实。 )
卖出价:80(后来下跌,然后又回升)。 因为与 125 的内在价值相比,50 没有吸引力,而 80 与内在价值 135 相比没有吸引力。 信中还提到了类似高卖低买的操作,基于内在价值与**的比较,以更好地利用资金。
从这个最初的案例可以看出,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早期的投资在逻辑上形成了一个闭环。 7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逻辑仍然活得很好。 这。。。。。。崇拜
2月** 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