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迈向绿色未来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2-03

编者按1月26日是第一个“国际清洁能源日”。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5个1亿千瓦,其中中国贡献了50%以上。 此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 在国际社会对清洁低碳能源发展和公正包容转型的共识日益增强的基础上,我们如何实现既定的转型目标? 本期通过梳理2023年世界各国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行动和措施,分析全球能源转型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为中国拓展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提出相关思路,**2024年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优化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拓展

苗忠全阚勇回应,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但应对气候变化、加速能源转型仍是全球公共议事日程中的基本共识。 中国是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从跟跑到引领的转变。

从两个维度看中国加快能源转型

一是立足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积极稳健推进能源转型,成为国际能源转型的引领者。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大规模投入和发展,与我国加快能源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在推动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构建了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能源产业链,培育了一大批先进能源企业。 特别是在风能和光伏领域,中国能源企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在竞争力方面,全球前10大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有6家来自中国; 全球排名前10位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中有8家来自中国。 在产能方面,中国企业占全球光伏电池产能的三分之一。

2. 95%的光伏硅片和一半的风力涡轮机。 在技术进步方面,中国企业在海上风力发电和下一代光伏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中国企业在铜、稀土、镍等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关键矿产的加工和精炼方面也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可再生能源产业链。

中国能源企业依托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 各大能源企业不断优化业务发展模式,丰富相关业务内容,通过协议许可、企业联盟、并购等方式,将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工程技术、管理经验、运维规范、咨询设计、重大装备创新等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绿地投资等,不仅实现了企业沿着国际能源产业价值链U型曲线的不断升级。也为项目目标国带来了世界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果,客观上成为全球传播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拓展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培养和培养了中国能源领域一流的国际人才,在比中国更加动荡和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这些“财富”回流中国,将有助于实现海外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国内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良性循环,相辅相成,形成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得益于全球能源产业和制造业第一链的优势,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显著的“正外部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发展倡议和相关合作平台的帮助下,新兴的中国能源企业大力拓展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在满足相关国家能源转型投资需求、完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技术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加速实现温控目标的支柱力量。

在投资规模方面,据国际机构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23年,中国主要企业对海外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总规模达到311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IEA)估计,为了实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全球目标,2026年至2030年间,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将需要达到5730亿美元。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持续疲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将按照市场逻辑有效填补相关国家和地区绿色投资的“赤字”,更好地优化转型资源配置。

从建设成果来看,依托“一带一路”,我国各大企业的海外能源项目,特别是电力项目,在过去10年中发展迅速。 巴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卡拉奇K-2、K-3核电站项目、卡罗特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阿根廷高卡里光伏电站项目、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等,都成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可再生能源的标志性项目。 为当地能源安全稳定、绿色清洁转型提供可靠支撑。

正视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设定的净零情景,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能源转型总投资需要达到当前水平的三倍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主要经济体不因其他政治考虑而中断或逆转碳减排进程,全球能源转型业务,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电网韧性改造、CCUS、储能、交通电气化等,未来几年仍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能源公司已经在海外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优势将持续下去。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可再生能源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不容忽视的“障碍”或风险。

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外商投资的泛安全、泛政治化势头有增无减。 在拓展海外重大能源项目的过程中,中国国有或国有控股的能源企业收紧了安全审查门槛,难度也越来越大,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 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蓄意针对和打压中国能源公司的情况。 另一方面,相关目标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明朗,必然会给中国能源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型新能源项目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将大幅增加。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经过多年的大力扩张,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以水电、风电和光伏电站建设为主,实际上已经呈现出“红海”竞争的特征。 这与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过于集中于水电、光伏、风电工程等业务有关,而在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业务领域,如输配电网、并网运维服务等,缺乏多元化拓展有关。 即便是氢能产业、储能业务、CCUS等海外拓展,也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优化战略,发展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

面对未来全球净零排放的情景,中国能源企业继续大力拓展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这不仅是支持国家履行大国责任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国能源企业抓住行业机遇、持续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下一步,中国能源企业在发展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战略。

一是搞好内部改革。 特别是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大型能源企业,要根据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小而美”的特点,优化项目发现、跟踪、投融资、考核等相关机制,纠正过去多关注大项目的倾向,避免贪图完美。

二是先注重研究。 面对复杂的国际能源政治经济形势,大型能源企业应逐步扭转以往在拓展海外项目中重项目、忽视研究的局面,坚持审慎主基调,更加注重风险意识,与目标国权威咨询机构和相关智库充分互动。 要将宏观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与具体项目投资收益风险分析相结合,持续完善海外业务布局动态调整、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优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打造海外能源“智库+项目”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

在能源安全与转型之间找到平衡点

杨永明2023年,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直接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仍不稳定,能源市场仍紧张波动,化石燃料**对地缘政治风险、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极为敏感,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平衡。 2024年,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将迎来**,巴以和俄乌两大冲突仍未结束。 如果不稳定的博弈扩大了冲突,可能会导致中断的风险,同时也可能溢出并升温金融风险,因此全球能源市场的地缘政治局势仍然值得警惕。

全球能源转型面临多重障碍

2023年,全球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因经济效益而停止开发。 在欧洲,瑞典能源巨头 Vattenfall 搁置了英国 140 万千瓦的 Norfolk Boreas 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在 2022 年的拍卖中创下历史新低。 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Ørsted已退出挪威的多个海上风电合作伙伴关系。 英国第五轮差价合约**的结果已经公布,所有电力类型的海上风电都没有竞标。 在美国,BP和Equinor已暂停在美国东海岸开发四个海上风电项目,并将重新谈判购电协议条款。 Ørsted Energy放弃了两个美国风电项目,并计提了约4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准备,股价跌至近六年低点。

欧美等国家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面临困难,绝非偶然。 近年来,在链条成本飙升和全球利率飙升的背景下,能源转型面临多重障碍。 以处于海上风电前沿的欧洲市场为例,长期的高通胀和收紧的融资条件抑制了支出,高利率严重影响了高资本的风电项目投资,而持续的链条瓶颈、成本和利率上升给风电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制造商亏损和项目取消。 仅在2023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的四大风电公司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GE Vernova和NordEx就亏损了近20亿欧元。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考虑到近期欧美海上风电发展的限制性政策,2023年和2032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只有33%将在2023年至2027年之间完成,这将限制市场发展的进度。 预计2022年和2025年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将相对缓慢,由于德国、丹麦、比利时等北海国家海上风电市场不活跃,年均装机容量将保持在480万千瓦/年的水平。 以及缺乏足够的海上风电项目发展支持政策。根据欧盟于 2023 年 10 月推出的欧洲风能行动计划,欧盟的目标是 2到2030年,风电装机量从4亿千瓦提高到5亿千瓦以上,即风电装机量需要从每年1600万千瓦提高到每年3700万千瓦。 根据目前欧洲的产能情况,既定目标难以实现,仍需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链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在疫情催生的反全球化浪潮和**壁垒叠加中,**链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化、短链化趋势。 特别是面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综合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欧美国家不断强化防范态度,保护当地相关产业利益的意愿不断增强。 包括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关键材料法案》等一系列一类和非一类壁垒,势必加剧能源领域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能源资源及相关产业链的不稳定。

2023年9月,美国以***为由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列入“黑名单”,直接影响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 2023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准备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10%至27%的关税。 同年同月,欧盟传出消息称,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对中国风电行业展开反补贴调查,作为促进欧洲风电行业发展的提案的一部分。 尽管欧盟仍缺乏“非常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没有对中国风电展开反补贴调查,但保护主义的抬头和阻止相关产品进入当地市场的趋势可能会对国际可再生能源链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 这将不利于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缺口很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断加大投入。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全球能源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2。8 万亿美元,高于 2022 年的 2 美元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7%。其中约60%投资于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核能、电网和储能,其余40%投资于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五年前,两者的投资比例基本相同。

虽然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逐年增加,但自2021年以来,清洁能源投资增长的90%以上发生在发达经济体和中国。 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亮点,包括印度的持续活动、巴西太阳能装机量的稳步上升趋势,以及中东部分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的投资活动加速,但更多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正受到利率上升、政策框架和市场机制不明确的阻碍。 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电力公司财务拮据,资本成本高。根据联合国**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强劲,但仍有待改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缺口已达到每年4万亿美元以上。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在可持续能源方面的投资落后于需求增长。 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大约需要17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但2022年只有5440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IEA)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不平衡,最大的投资缺口来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如果这些地区不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全球能源格局将面临新的鸿沟。

**摘自《中国电力报》)。

相似文章

    绿色能源转型,发展动能澎湃,能源技术持续创新

    进入世纪的今天,能源科技的不断创新,为 中国 号巨轮破浪提供了强大动力。年,我国能源科技工作者不仅在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电 水电等传统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还将在风电 太阳能等新兴能源技术领域取得诸多新突破,进一步提升绿色能源在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推进能源生产和节能技术创新的同时,...

    坚持能源安全,加快绿色转型

    国家能源局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到,煤炭将继续发挥保障电力安全的作用,加强电力安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油气供应,稳步提升能源安全稳定能力。煤炭方面,计划加快推进先进煤矿项目审批建设,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此外,全国动力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近亿吨,全国统一电厂储煤量维持历史高位,可用天数约天。油气...

    全球能源转型是否成本太高?

    据估计,到 年,能源转型的成本将超过 万亿美元。事实上,根据由商界领袖组成的能源转型委员会的计算,它将耗资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每年 次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GDP的 作为GDP的百分比,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或可怕,德勤估计转型成本为每年 万亿美元。关于转型的成本和全球GDP的不同前景有很多...

    企业数字化转型 释放潜能,迈向未来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今商业环境中的热门话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越来越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在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扩大市场等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将解释数字化转型在企业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保持竞争优势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简...

    COP28“清洁能源助力绿色转型”中国角会议引发公众关注

    新华社中国 月日电 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次缔约方会议 COP 上。团结 行动 执行 月日,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联合会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共同主办,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承建 清洁能源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角 边会如期在COP期间举行。边会展示了中国电力行业主动践行绿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