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毅.
法律不能让位于无法无天的人“和”法律不是冷酷的逻辑“......电影《第20条》正在继续出圈。
继最高人民检察院连续两篇影评后,2月2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针对“检察官在具体司法案件中如何贯彻'优质高效办案'理念,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期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再次“点名”第二十条,回应:公平正义是正义的灵魂和生命。
从昆山反凶案这样的真实案例,到成为检察院普及法律的“最强喉舌”,《二十条》的意义显然超越了电影本身。 影片片名“第二十条”,是指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 影片聚焦于这个话题背后的法则与爱情,将抽象的法则演绎成围绕人们的故事。 “求老百姓命,为弱者呐喊”,如此强烈的共鸣,与其说是“叙事的胜利”,不如说是“正义的回响”。
一个好的先例胜过一堆文件。 司法公正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案件原因复杂、传统观念的制约、证据收集能力的缺乏等多种因素,《刑法》第二十条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适用,被称为“沉睡条款”,“正当防卫的认定苛刻”, 以及“如何超越必要限度的考虑”等也成为话题的焦点。
近年来,“简单公平正义”的概念在司法领域频频被提及。 所谓“简单”,在于它并不复杂,“正义在民心中安心”,即符合一般的社会认知。 在正当防卫方面,就是说我们不应该以“事后诸葛亮”的“冷静”对辩护人过于苛刻,而要以“好像在起诉”的态度,审慎地做出全面的判断。 基层青年检察官韩明角色的意识形态转变,体现了这种进步:一开始,对于监控**中的公交车司机张桂生的行为,他只是按时间顺序、机械地划分为“义勇”“互殴”和“故意伤害”,在影片结尾,他发出了直接的辩解: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更昂贵,而不是让好人开枪更昂贵。 ”
换言之,要让公平正义可见,就必须“高效办好每一个案子”。 “优质高效”既强调办案的公正性,又注重效果和效率,要知道迟到的正义就是打折的正义,郝修平在影片绝望时刻的选择发人深省; 而“每一条”都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无论多么小的案子也关系到民生——被“唤醒”的不仅仅是“二十条”,刑法452条,5万6681字,“从头到尾都写着四个字,公平正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陈仓抢劫案再审抗议案”等典型案件的发布,还是2023年国家检察院监督侦查机关立案撤诉13万多件,以及7000多起被认定错误的刑事判决抗诉, 等等,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不难想象出立场的明确。
平等来自公众,正义来自道路。 从《十二公民》到《二十条》,当优质电影遇上优质高效的正义,这样的联动既有温暖,也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