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 2023 年业绩**。
记者近日获得的未经审计业绩表显示,2023年2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全部实现盈利,总资产规模也将稳步增长,整体呈现积极态势。 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兆联消费金融、产业消费金融、即刻消费金融位列前三。 按总资产计算,蚂蚁消费金融赢取239669亿元“最佳”之一。
整体来看,消费金融的“马太效应”仍在继续,呈现出头部和分层的特征,前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占了28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的大部分,头部、中间和尾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发展,与股东实力和自身策略息息相关。
受访业内专家指出,面对日益抬头、层级化的行业趋势,未来中小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需要工作场景、产品、客户群体,同时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走差异化路线,避免同质化竞争。
整体性能正在提高
整体2023 年,所有 28 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均实现盈利前三名分别是兆联消费金融、产业消费金融和即时消费金融,分别实现净利润36亿元和200亿元72亿元,1982亿美元; 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还有兆联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和产业消费金融,分别为1962亿元,15633亿元,1123亿元。
从总资产来看,蚂蚁消费金融已显出实力,239669亿元登顶。 昭联消费金融和工业消费金融分别为176421亿元,86931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消费金融行业资深观察家苏晓瑞告诉记者从28家一级消费金融企业的表现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好的整体反映清晰。 从机构类型来看,以银行为基础的消费金融公司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冰健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世强告诉记者,2023年28家消费金融公司将全部实现盈利,总资产规模也将稳步增长,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风险控制、获客能力等综合运营效率都有所提升, 而消费分期付款市场需求旺盛。
虽然蚂蚁消费金融的总资产最多,但其营业收入达到了8629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52亿元。 苏晓瑞表示,蚂蚁消费黄金于2021年开业,两年内将资本增至230亿元。 蚂蚁消费金融在去年第四季度完成增资后,将在2023年进行一轮规模快速增长,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发放贷款时需要拨备,拨备将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由于一次性拨备大幅增加,未来消费信贷收入将逐步**,时差导致今年净利润“突然变小”。
如果单看净利润,杭银消费金融和长阴58消费金融呈现出黑马趋势。 杭州银行消费金融定价为8净利润2亿元排名第四,长隐58排名第6净利润82亿元紧随其后。 博通咨询高级分析师王鹏波告诉记者:“杭银消费金融和长阴58消费金融将在2023年实现更高的净利润,这主要是由于渠道拓展和管理相对成功,尤其是线下渠道侧合作,自营产品建设完成后,会更容易开工。 ”
头对头和分层趋势明显
从28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表现来看,消费金融的“马太效应”仍在继续,其特点是头部和分层,前3家公司的净利润占28家公司净利润的53%9%,第一梯队消费金融公司和第二梯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差甚远,头、中、尾消费金融公司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兴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泽伟告诉记者未来,中小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王鹏波认为,在总资产仅占近30%的前提下,前三大消费金融公司占据净利润的绝对份额,说明消费金融行业格局正在慢慢凝固,渠道和用户粘性正在形成,线上线下机构的优势更加明显。
苏晓睿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的头部和分层与股东实力有关,实力雄厚的股东可以充分赋能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和生态; 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是否具有成熟的战略发展方向,能否在产品、场景等方面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王世强分析说消费金融公司的两极分化主要是由股东背景造成的例如,一家以银行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从银行内部获得客户,而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从大股东那里获得相对有限的支持,需要独立发展才能从外部获取客户和融资,因此发展相对缓慢。
面对日益抬头、层级化的行业趋势,王世强认为,只有加快中小消费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坏账、降低运营成本、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收入。 王鹏波建议,在中小消费金融大力拓展渠道的同时,要精细化线上产品和服务,与其他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