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这条“龙”太可爱了,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它!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一楼大厅,陈晨拉着母亲停在清乾隆时期青白胭脂红云龙纹双耳瓶扁平瓶陈列柜前。 这件文物上的龙格外活泼,四肢张开,眼睛和嘴巴圆圆的,仿佛在跳跃主题三,一直被网友当做表情符号。
农历新年是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勇气、活力、好运等多重含义,承载着美好的愿景。 在告别旧迎新之际,上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展出了带有龙元素的文物,邀请观众开启“猎龙”之旅。
龙的形象多样,富有中国文化。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特别的——它从未在现实中出现过,它的形象多样且富有中国文化色彩。 从正在进行的“春龙融合——龙年春展”中,我们可以一窥龙的历史变迁,龙这个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神秘形象。 在展出的8件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龙文物中,最古老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玉形龙,距今已有5500-5000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早期龙形象的代表。 与今天人们所熟悉的龙不同,这条玉龙龙头大,耳朵直立,耳朵之间有脊,鼻子突出,眼睛、嘴巴和鼻子褶皱上刻有阴纹。 主体呈玄形弯曲,缺口处有明显的切割痕迹。 脖子上有一个圆孔,可以穿戴和系。 根据造型,这条龙的形象可能来源于猪、熊或蚕等,因此也被称为“玉猪龙”。
唐代的金龙有着今天人们所熟悉的龙的形象,长头单角,大眼睛宽嘴,眼耳下有三根短须,爪子锋利,身躯修长,龙鳞清澈细腻。 现代珊瑚龙,以一整根珊瑚树枝的形式雕刻而成,是展出的最大的文物,以前从未公开展示过。 这条龙回头一甩尾巴,嘴里叼着可动的球体,龙角向后拖着,挂着一把像芮蟠一样的瑞兵器,这是非常罕见的。
在新推出的“辰龙出海:中国海事博物馆龙年春展”中,龙的形象也相当多样。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昔日海面上看见,龙从沧桑中走出来”,也看到了“驾驭龙驰骋”的飞龙,以及手持“玄宝寒夜雾”明珠的龙, 还有龙在春天和珍珠一起睡觉”。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其艺术魅力几乎覆盖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个领域。 展览中展出的各种银器、珐琅、瓷器,都蕴含着龙的元素,或是生机勃勃、威武,又或是精致靓丽的龙形,承载着人们对世界最初的疑惑、想象和崇拜,也托付给我们相容、和谐、普世大方的文化信念。
许多隐藏的“龙”正等待着观众去发现。
虽然有些博物馆不举办龙文物展览,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在展厅里遇到“龙”。 以上海历史博物馆为例,常设展览中有许多龙族文物。 市政厅的珍品之一,“五华白子礼品轿子”,雕刻花鸟鱼虫、仙鸟仙兽、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不乏龙、狮、花鸟等众多吉祥饰品。 这把轿子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华器皿店”的老板周维成,为独子周宗宇娶父母制作的,也可以作为婚宴轿子出租。 他从浙江象山请来了十名工匠,历经十年才完成精细的工作。 这款豪华轿子是将多项传统技艺与上海文化融合发展到巅峰时期的典范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传统民间造型艺术,也是现代江南地区生活礼仪的重要物证。
不久前推出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也藏着多条“龙”。 比如,在备受关注的“星辰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登龙权杖,柱顶上有一条龙,龙头上有一对镰刀形的大耳朵,耳朵内侧有一对角。 龙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两只前爪趴在柱子的顶部,尾巴垂下来贴在柱子的侧面,后爪牢牢抓住两侧,尾巴卷起。 从这条龙的头上看,它看起来像一只山羊,而且它有长长的胡须,所以有人认为它应该被命名为神羊; 从物理上讲,它细长的身体类似于蜥蜴。
在博物馆首个常设展厅“中国古代青铜博物馆”中,春秋末期的鸟兽龙纹壶布满花纹,从嘴巴到腹部,有九条环形缎带,腹部上方的三条宽缎带是龙和人头妖的形象, 动物的身体和鸟的尾巴交织在一起。器皿做工精湛,华丽华丽,图案构思巧妙,堪称春秋末期青铜铸造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文物上的龙是祖先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的见证。 上海博物馆馆长楚晓波表示,龙形象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多元融合,龙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后裔”锐意进取,奋力自强。
作者:李婷.
文:李廷图:叶辰亮,博物馆编辑:徐阳责任编辑:邢晓芳。
*请注明本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