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火爆”,但龙年春节前后,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一堆“不友好”言论层出不穷。
首先,春节前夕湖北、安徽等地的极低温天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
再到春节期间自动驾驶出行的高峰期,新能源汽车还在排队充电;
紧接着,大批被“困”在海南岛的新能源车主的苦难继续发酵......这种负面情绪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正式突破2000万辆。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进入微增长时代,消费者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去年底,上海“绿卡”新政的出台,被业内普遍视为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将逐步收紧的信号。
正如旅客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也表示的那样,旅客协会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蓝卡绿卡合并的提案,有望在未来两年内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指出,当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时,应考虑同款车的同等权益,稳定燃油车用户的正常消费,实现汽车消费的全面可持续增长。
毋庸置疑,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市场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 “喧嚣”过后,市场回归理性是必然的,也是行业发展的最终方向。
事实上,除了中国市场,全球其他主要市场似乎都弥漫着新能源汽车的“去热”趋势。
比如,美国新能源汽车减产,欧韩新能源汽车销售受阻; 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对电动汽车的悲观判断,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担忧。
那么,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真的会升温吗? 市场能否实现理性回报?
(1)新能源汽车卖得好,但用起来不友好?
虽然大多数车企都在推广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但“全场景”汽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一大核心产品点,但与实际的燃油车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尤其是2024年春节前后,部分地区的恶劣天气和春节出行叠加了新能源汽车原有的“短板”,再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
2024年春节前,正好遭遇了多年未见的全国降雪大雨。 春节回程的恶劣天气和交通拥堵,让大部分电动车车主在路上苦不堪言。
不敢开空调,担心电量耗尽; 即使不开空调,在低温的“破坏”下,电还是会掉到......当你被困在原地时此时此刻,电动汽车的燃油效率、加速快、更智能等优势完全黯然失色。
选择在海南岛过年的新能源车主们,遭遇了更尴尬的处境——那就是“来的时候还好,回不去”。 由于跨海渡轮较多,装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有限。
据海南海峡航运有限公司介绍,新能源电动汽车在高温暴露或充电不当等条件下容易发生自燃,可能导致火灾。 这种火势蔓延迅速,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难以扑灭,一旦失控,会严重损坏船舶,威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海事局于2023年12月6日发布了《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操作指南》。 根据指引,新能源汽车上车后应停放在指定区域。 轮船公司每航次运输的新能源车辆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车辆配额的10%,总数不得超过18辆。
出于安全考虑,这一举措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叠加春节等长假的影响,一些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使用中的“不友好”被进一步放大。
在功夫汽车看来,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相对特殊的情况而否定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尤其是日常驾驶中体现的低成本、高性能和智能化。
另一方面,对于燃油车的车主来说,每次看到油价,是不是也羡慕那些每公里只花一两毛钱的电动车车主呢?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毕竟为了彻底解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实际使用的焦虑,无论是国家还是车企都在想尽办法想出各种解决方案。
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速布局充电换电领域。
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合作在中国成立了一家超级充电公司,上汽通用与特斯拉中国在充电网络互联方面进行了合作,蔚来汽车也与长安、奇瑞、江淮、吉利等车企达成了换电合作。
近日,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还表示,到2024年底将部署10万台全液冷超级充电设备和70万支公共充电枪,覆盖全国340个城市,建设4500多个高速超级充电站。
随着充换电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分析人士指出,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可以完全缓解;
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冬季续航里程大幅下滑的“老难”,各大车企也在行动起来。
比如今年即将加入战斗的小米,就树立了“冬季续航里程电动车之王”的旗帜; 而比亚迪、吉利等龙头车企,针对北方极寒的冬天和缓慢的充电效率,纷纷拿出各种“独有技艺”。
(2)新能源汽车“去热”? no!依然是大势所趋
2024年以来,除了上述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不友好”言论外,美国、欧洲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撤退”似乎正在蔓延。
例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欧洲新车销量17个月来首次下滑,其中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是重要因素;
在美国市场,不仅全国有3000多家汽车经销商呼吁停止电动汽车促销政策,而且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将其用于电动皮卡生产工厂改造的40亿美元投资推迟了一年。 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们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充满了疑虑。
在崔东树看来,这些国家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犹豫不决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欧洲市场补贴下降之后,市场低迷只是暂时的阵痛,是新事物发展的必要阶段。
事实上,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竞争态势也进入了淘汰赛阶段。
特别是近期魏玛倒车到高河,将进一步导致消费者在选车时更加谨慎,会考虑更多销量大、口碑和可靠性更高的主流车企。 因为如果片面追求个性和小众,很可能会出现“买了车后车公司破产,找不到售后”的尴尬。
在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回归理性。
在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设计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例如,越来越多的新车设计正在回归物理按钮; 隐藏式门把手在设计上也得到了优化; 隔热性较弱的全景顶篷也被赋予了......遮阳伞
毫无疑问,2024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只会淡出喧嚣,回归理性将是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热词”。
(3)功夫射击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狂热和过度追求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和实用性。
新趋势下,市场和消费者面对新能源汽车更加理性,这将有助于市场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轨道迈进。
与此同时,只有那些在质量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的汽车公司,才有望获得更多的青睐和机会,留在谈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