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塑旅游、旅游文化,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这是国家对发展文旅产业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和借鉴。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文化的精髓。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和繁荣,许多非遗加入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队伍,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处不在
过去一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复苏。 预计2023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旅游总人次为2人次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游客达8人次26亿人次; 元旦假期刚过,全国国内旅游郊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一方面是旅游热情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中,多种非遗产品成为旅游特色,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为了入驻我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很多人会趁着假期,品尝柳州螺丝、沙仙小吃、桂林米粉等特色美食。 淄博烧烤篝火过后,在山东省淄博市的周村烤饼博物馆,游客可以观看酥脆煎饼成型的全过程,也可以亲身品尝烤好的煎饼。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涿州城航站楼落户了赵家生制作技艺、涿州鸟笼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漆器装饰技艺等一系列具有涿州特色的非遗项目,并设立了非遗展销专区,展现非遗魅力。 贵州丹寨推出了高品质的苗绣、侗绣、苗银饰品等非遗旅游产品,让大家把非遗带回家!
衣食住行、非遗已渗透到旅游的方方面面,实现了非遗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实现非遗与文化旅游的互补发展,许多地区在民俗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不断寻求平衡和寻求新的机遇。 也有一些区域结合当地非遗优势,为游客打造独特、身临其境的非遗旅游体验,获得了不少好评。
在陕西,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马明仁在太白山脚下建立了太白山学习基地,提供休闲养生、蔬果采摘、户外拓展等服务,还会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中医专家参观指导, 提供专业的中医诊断、针灸、拔罐、按摩、足浴等特色诊疗及现场服务。还有专业导师带领学员熟悉和掌握武禽戏、八段金、太极等中国传统指导和养生方法。 此外,基地还为参会者提供马明仁石膏制作体验服务和中医观采服务,并可享受免费贴纸,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有所收获。 此外,“文旅+养生”、“旅游+度假”的中医药产业化,也为太白山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今,非遗与旅游融合的速度和深度正在加快,在民族潮文化兴起的背景下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 2024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我们期待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