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戏曲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种惠民文化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网络和数字化访问放眼燕照大地,惠民文化措施不断“新”,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文化收获感和幸福感。
2024年第一次工作报告提出,要繁荣文化发展,落实文化工程造福人民。 如何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延伸文化服务触角,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多元文化产品? 与会代表、委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注基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多年前,别说公共文化设施了,连走进村子都不容易。 现在情况好转了很多,村子变化太大了。 邢台市新都区筐洛镇鹰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卢志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文化推广工程,先后建成了鹰潭村历史博物馆、冀南岸展览馆。
鹰潭村的变化,是河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大改善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各省、市、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不过,卢志勇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乡镇一级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占比还比较低,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将文化资源向边远乡镇和农村倾斜,吸纳商业主体参与文化设施建设,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在唐山市丰南区,1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升级,49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达到“五一”建设标准,即拥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乡村书店)、文体广场、 一套简易音响设备等文艺设备,一套大众运动健身器材。
只有拥有高标准的文化场馆,才能引进和开展高水准的演出,让群众享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 丰南区委副书记、唐山市市长霍强建议,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专项债券扶持范围,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特别是新文化空间建设, 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探索多种共建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河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成一条线、一个网络,编织得越多,越密集。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达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提质增效,打造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产品。
实施惠民文化工程,离不开多元化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大众艺术博物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编辑部主任刘可新建议,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造反映人民火热生活的文化产品, 如歌剧创作,应立足于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推出更多现实题材、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文博单位也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力量。 不久前,正定博物馆、李大钊纪念馆等10家博物馆入选河北省首批“十佳博物馆”培育单位,这些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挖掘潜能,以其独特的功能,向大众讲述延昭大地的沧桑。
博物馆要通过创新策展等方式,加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诠释和传播,也可以主动将优质文化产品送到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省人大代表、李大钊纪念馆馆长李敏介绍,他们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创作展”等20多个大型主题展览,同时用演讲、舞蹈、皮影等形式深入学校, 机构、社区、村庄,广泛传播李大钊的事迹,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感受这位革命先锋的风采。
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更符合群众的文化喜好。 2021年,由康宝县文化中心等单位联合打造的双人平台《金篱笆》,讲述了当地妇女金万丽带领女姐妹们通过网络直播卖地方特产、致富的故事,幽默的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双人舞台、杨歌、广场舞、快板......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群众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全国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康宝县文化中心主任姚贵平建议,要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促进美术创作,用好突出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以创新方式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公共文化服务。
如何创新文化服务,更好造福人民生活?
全国政协省委委员、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协会副会长徐和英建议,通过戏曲演出、研究传承、讲座交流等方式,大力开展街头文艺普及活动, 社区、城乡,创新打造文化站、乡村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人民日常生活。
互联网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民众零距离的有效平台。 打开河北博物馆微信*** 在“3D欣赏”栏目中,参观者可以通过3D数字技术在线与数百件“活着”的文物对话。 近年来,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博物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不仅实现了在线预订,还可以在线参观展览、观看演出,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了文化供需双方的互动,供给方创新了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模式,需求方“触手可及”的服务。 刘可欣建议,要用好数字叙事形式,讲述传统文化背后的精彩故事,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针对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任务,使公共文化内容更丰富、服务更快捷。
此外,卢志勇还建议,综合管理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让游客在景区体验市场民俗风情、最好的民俗表演、购买文创产品,不仅能有效促进文旅融合, 同时也让游客享受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对景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