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绿丝带肝癌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项目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 受访者供图。
近日,以“面向国际,走出去”为主题的2024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在本次大会上,公布了“绿丝带肝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计划”。 该项目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范佳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健为主要带头人,全面推进肝癌高危人群筛查,验证肝癌早期筛查新技术, 推进肝癌规范诊疗,普及大众病科普教育,助力实现我国癌症整体防治的重要目标。
肝癌发病率高,生存率低,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
中国是肝癌大国,每年占全球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近50%。 2022年,有36名肝癌新发患者77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死亡人数为31人650,000,仅次于肺癌。 中国的肝癌在质量和生物学行为上与欧美国家有很大不同。 与美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癌和日本的丙型肝炎相关肝癌不同,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在中国所占比例较大。 我国有近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2800万是乙肝患者,庞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人口基数成为我国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健教授介绍,由于肝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70%-80%的患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困难,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 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21%,远低于总癌症生存率和其他消化道癌症。 大约55%的肝癌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而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约为15%和5%。
肝癌的防治重点是“早”,早筛查、早诊断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整体生存率。
肝癌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乙醇)等,肝癌的演变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因此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尝试在各个方面阻断干预尤为重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建议,对4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科学识别肝癌高危人群,制定分层监测方案,是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提高总体生存率最关键的方面。
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丰富,除了手术外,包括靶向、免疫、化疗等,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后风险为50%。 除30%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切除外,该系统**主要在中晚期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已成为肿瘤领域公认的高效诊疗模式。 即以肝胆外科为主导,放疗、介入医学、感染等科室共同参与,多学科专家组可以协同诊疗,形成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的专家组作为支撑,帮助患者实现个体化、综合化治疗,并能为不同阶段的肝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方法,实现疗效最大化。
周健教授还表示,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的“绿丝带肝癌早期诊断及早期筛查计划”,希望全面推进肝癌高危人群筛查,验证我国肝癌早期筛查新技术,促进肝癌规范诊疗, 以及未来在社会、科技和企业的帮助下,普及公共疾病科普教育,助力实现我国癌症整体防治的重要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范佳表示,“绿丝带肝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计划”将全面推进肝癌高危人群筛查、肝癌早期筛查新技术验证、肝癌规范诊疗推广和大众科普教育普及疾病,探索肝癌规范诊疗门槛,从“重筛查”到“重筛查”,打造肝癌早期筛查“上海典范”,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号召,助力实现中国癌症整体防治重要目标。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科委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承办,阿斯利康协办。
新民晚报记者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