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Apple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 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 但是,你能想象吗? 当时,流畅运行的手机只有4GB的内存。
如今,64GB手机几乎被淘汰,128GB、256GB容量已经成为标配,512GB的容量也很多,深受“内存焦虑”困扰的人们还在考虑换一台新的1TB机器。
为什么我的手机上总是没有足够的内存? 难道是手机厂商故意逼你换大容量的手机?
手机内存不够,谁是罪魁祸首?
人们经常抱怨,在购买手机时,他们以为256G是他们不满意的“顶级配置”,但他们没想到使用体验不如早期的32G。 用不了多久,“低内存”栏就会频繁弹出。
一旦手机内存不足,读写速度就会很慢。 比如手机内存的可用空间小于10%的时候,就不需要手机提醒了,很多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使用越来越多的卡片意味着什么。
那么,手机内存不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个客观事实是,手机的内存容量确实越来越大,但各种应用软件也在“越来越大”。
打开每个手机软件的内存比例,抖音、快手等**软件可以轻松达到十几G,一款游戏可以让你的手机可用容量不到30G,微信、QQ,这些看似无害的聊天软件甚至可以占到50G以上。
很明显,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臃肿。
一方面,这些应用确实是“久经沙场”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源和数据。 微信将有越来越多的聊天记录,游戏应用将有更多漂亮的动画CG,社交软件将有越来越多的浏览和缓存记录。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越来越深入,用户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应用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 外卖软件可以看直播,聊天软件可以玩游戏,**软件可以买东西......很多软件已经不纯粹了,变成了“内容+社交+电商”的复合体,需要的内存空间肯定更大。
所以,有的人不厌其烦地定期清理缓存,有的人一定要找个填满内存的软件把它删除,有的人“不好意思”后拿不出新的**来清理相册里的旧照片,有的人要准备另一台备用机器来解压手机......当然,也有人觉得以上做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一旦......,他们就会选择换成容量更大的手机为了所有人
然而,在手机内存日益不足的背后,真的只是智能手机发展的最后手段吗?
用户内存匆忙,谁在获利?
这背后不容忽视的一大利润主体,就是APP开发者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不断叠加新**和模型。
不少网友反映,很多应用三天就更新了两次,“没感觉到优化,功能不强大,反而越来越臃肿,各种不必要的功能。
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应用开发者的行为。 他们以目前市面上最顶尖的机器为目标机型进行长期的研发和版本迭代,节省了压缩的时间成本,却转嫁给用户,让用户花硬件钱买单日益臃肿的手机软件——换取更昂贵、内存更大的手机。
问题在于,让手机内存越来越大的手机厂商,未必完全是无辜的。
比如很多用户不喜欢的“预装软件”,就是手机厂商的手笔。 这些应用程序一打开就会在手机上,保留大量内存空间,减慢手机速度,有些会强制广告甚至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干预,规定手机厂商预装的APP必须由消费者自由卸载,但满足基本功能的软件除外。 然而,大多数不太精通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尤其是老年用户,并不知道删除预装软件的主动性。
预安装软件有两种类型。 一个是手机厂商自己的应用,旨在建立自己的生态,这不应该受到指责。
另一个是第三方软件,例如网友反映,华为60Pro开机后预装了51款软件,其中有18款第三方软件; 小米 13 Pro 预装了多达 58 个软件,其中包括 22 个第三方软件。
在这些第三方软件中,既有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在机器上安装的定制应用,也有应用开发者在手机出厂进行营销推广前对手机进行预“分配”的结果。
这样,利益链就很清楚了。
一个应用的成本从10元到几十元不等,假设手机厂商安排了20个第三方软件,就意味着一部手机至少要为它赚取200元的预装软件收入,一线手机品牌每年的出货量可高达数千万台, 因此推测,这些预装软件可以为手机厂商带来数十亿的收入。当然,很多用户都抱怨过预装软件,但在这么多广告收入面前,一点点抱怨也算不了什么。
手机厂商依靠第三方软件的广告收入赚大钱,软件厂商靠支付一点推广费给手机厂商快速完成推广,这对双方都很方便,但消费者却承担一切。 如果消费者因为这些预装软件而抱怨内存耗尽,手机厂商也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购买内存更多的手机。
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如今,主流手机厂商会给消费者多种选择。 以 iPhone 15 Pro 为例,与大多数手机一样,它提供四种选择:128G、256GB、512GB 和 1TB。 不同容量的手机价格差异明显,高达1000至2000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28GB的RAM经常被提醒没有足够的内存,但手机厂商仍然保留这个选项。 它看似尊重消费者的意愿,但实际上却利用记忆不足的现实来绑架消费者,迫使消费者做出选择。
因为这意味着手机厂商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是购买可能内存不足的128G版本,还是为256G、512G甚至1TB版本支付更多费用。 换句话说,内存不足是你们消费者不愿意花的钱,而不是“我”没有提供解决方案。
与其说手机厂商强迫消费者换手机,不如说他们无法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一味卷起内存容量并不是手机厂商的头等大事,如何跳出常规,让大容量手机取代有朝一日将在合理成本控制下被淘汰的128G手机,是手机厂商应该思考的问题。
否则,有256g以上的128g,512g以上的256g,512g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很大了,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更大更贵的1TB,这羊毛什么时候才能从羊身上长出头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为了不被手机的“记忆焦虑”绑架,你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