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牛鼻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2-24

保定,“京城南门”,中创盐源新扩建厂房焕然一新,每周都有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专家前来开展研发工作,是“北京研发,保定落地”的缩影;

在海河之滨,依托京津物流园,打造京津间高端智慧冷链物流商务平台,提供从北京口岸到餐桌的便捷服务;

雄安新区将携手京津两地,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关键产业链,引进央企。

二是子公司率先实现历史性突破;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 10年前的2月,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座谈会,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汇报,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三地牢牢抓住了“解除京非资本功能”的“牛鼻子”,协同发展迈上了更高台阶。

重塑区域发展格局,产业对接合作“链上”

在唐山港的曹妃甸港区,船只就像码头前的穿梭机,一排排集装箱即将“登船”出海; 院子里停满了车辆,进口货物都在这里登陆......春节刚过,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就已经是一片热闹景象。

凭借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金招牌”,2014年以来,曹妃甸共实施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个22亿元。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北京八味公司位于曹妃甸的全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已进入试产阶段。 “搬迁不是简单的翻译和复制,而是在曹妃甸对工艺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形成高效、科学、低成本的工艺布局。 “八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琦说。

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与示范区管委会混编的联合招商引资,继续在北京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八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公司工厂内景 摄影:卢瑞欣。

2023年12月26日,天津武清,京津工业新城管委会宣布成立。

京津工业新城确定了“3+3+N”的产业定位,即培育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拓展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抢占未来智能、合成生物、 新能源储能,前沿新材料。武清区委副书记、天津市区长徐英武说。

负责京津工业新城产业规划的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杨阳深受感动:“早上从北京出发,坐高铁再坐公交车到武清,只需要40分钟。 ”

杨洋还建议,当前,武清要开展创新加速联动、产业加速联动、人才加速联动,把未来产业纳入全市共同发展的视野,让生物制造、新能源储能等一批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集聚武清。

在救助与担当、时空转换之间,京津冀发展格局正在深刻重塑。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表示,2024年,要继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 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以“强链补链、培育集群、空间定点、生态改善”为重点,推动京津冀产业合作升级。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让百姓感受到“更多”。

非资本功能的纾困,不仅提升了产业合作,也给人民带来了充分的收益感。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是太好了! 看着妻子做完手术后好转,石家庄市民李洪波就轻松了不少。 2023年夏天,李洪波的妻子被诊断出患有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组织专家会诊,远程商定最佳方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家......李洪波的妻子成功接受了手术。 她治疗的医院是宣武医院和河北医院,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建设。

玄武医院和河北医院外景。 摄影:马宇欣。

河北宣武医院是京冀深化医疗卫生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汇的重要举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表示,要引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随着优质公共资源磁力效应的释放,京津冀居民也拉大了“生活圈”半径,提升了生活质量。

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春节假期期间,河北省沧州市市民崔女士一家“打卡”了天津数码美术馆。

触摸屏幕,体验“擦掉”上层壁画,享受下一幅壁画的神奇效果; 向“沙池”和“湖”挥手......将出现在展览的互动点,崔女士10岁的儿子玩得很开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津数字艺术馆是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打造的全新数字文化体验空间,自2023年5月正式开放以来,成为北京优质文艺资源直接辐射天津冀的新平台。

京津冀将依托数字技术,加快文旅产业要素流通,实现文旅资源共享。 据馆长金鹏介绍,“发现敦煌”、“硅基未来:科技创新”等数字展览在京津冀地区吸引了大量观众,不仅与天津观众共享了更多的数字艺术资源,也让天津独特的文化和博物馆风采为更多人所熟知。

从医疗到养老,从教育到社会保障,从就业到旅游,非资本职能的纾困给三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感。

不久前,天津**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在机制、平台、渠道、共享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扩大三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协调发展中形成更多新成果。

京津冀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资源共享、互认互通、同仁同水准、高效协作、协作开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不要来森林公园,因为你会喜欢它。 陶女士是北京市民,“太喜欢呆在没有屋顶的地方了。 “这里的氧气含量非常高。 她说。

很难想象,让陶女士如此痴迷的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曾经是东方化工厂和“分散污染”企业的所在地。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家化工厂到“城市的绿色心脏”,这一巨大的转变是北京市“缓整促升级”的生动缩影,也是该市副中心践行污染企业调整退出的典型示范。

2024年1月26日召开的北京市常务会议,再次强调缓和整治促改进工作:要继续保持不变力度、不放松机制、不降低标准,量化、做细化、项目化、具体化各项任务,全力落实任务。

拓展生态空间环境能力,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是一流总书记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七项要求之一。 10年来,三地牢固树立了“一盘棋”的理念,种下了生态背景。

在天津,“一年至少一项生态环保法规”的情况并不少见。 地方政府先后制定了生态环境、海洋、湿地等保护条例,以及空气、水、土壤、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 2021年11月,中国首部“双碳”地方法规《天津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条例》正式生效。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压下,天津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全面提升。

居住在石家庄市石傅社区的资深摄影爱好者王汝春正在拍摄**。 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在河北,居住在石家庄市石傅社区的资深摄影师王汝春从2014年开始,每天都用相机拍摄天空,记录城市天空的变化。 “蓝天一年比一年闪耀。 多年来,王汝春积累了3000多**,见证了京津冀蓝天保卫战的胜利。

放弃时间,寻求长远。 北京“提质”,推动一般制造企业有序放行; 天津“强身聚芯”,整治“散污”企业; 河北“健身效率”“坚决走,主动调整,加快转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 2023 年的数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自2021年第一标准达标以来,已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河北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86 微克立方米,下降 576%;天津PM25 与2013年相比,平均浓度下降了57%。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军表示:“2024年,京津冀生态协同工作组将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建防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争取更多协同效应,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推动美丽中国试验区建设。 ”

纾困区的推力、承接区的拉力、产业链的引力汇聚成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协同效应,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纾困正在使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向前迈进。

赵明艳、傅兆萨、朱彦生、张景琪、包从英、李波、孙亦菲)。

相似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增多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 和 争先行先行,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从放仓到谋共增,天津全面推动京津协同发展向更深 更务实 发挥自身优势,并帮助三地企业加快培育新的优质生产力。大型设备轰鸣,工人穿梭忙碌.虽然春节临近,但天津耐斯特瑞科技的生产车间仍在铆足劲赶订单。我们公司是北京安达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十大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 部署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动对接京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京津市在就业 社保 人才 工伤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年京津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人民享受到的便利和好处越来越多。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年人...

    以身作则!深耕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滨城

    年终之分,走在京畿道大地上,风雪难阻挡奋斗者追逐梦想的脚步,处处出现协同发展的热潮 工地如火如荼,产业集群形成加速,民生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协调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 部署和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京津冀 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 示范区...

    首届京津冀法治协调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

    日前,由中国法学会指导,京津冀三省法学会协办,天津市法学会承办,南开大学法学院协办的首届京津冀协调发展法治论坛在天津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 副会长张素军,市委常委 市委政法委书记 市法学会会长王廷凯,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青山,发表演讲。张素军指出,京津冀三省市法学会将已举办八届的 京津冀法律交流研讨...

    随着“线路”和“京津冀上轨”,我们见证了协同发展的新速度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记者王磊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京津冀上轨 加快推进,区内多节点 网络化交通结构进一步完善。截至年月底,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公里,高铁已实现地级市全覆盖。以通勤圈为基础,京津冀区域功能圈和节点城市产业圈也在加速形成。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超过, 千米 近十年来,京津冀地区不断对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