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荣**记者 郑思哲 通讯员 李伟奇.
走在海东互助图族自治县早春的乡间小路上,路面平整干净,到处都是崭新,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 如今,距离海东市互助县首个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实施已经过去了10多年,以工代赈的骄人成绩早已化为幸福和满意的笑容,写在村民的脸上。
易旭明是丹马乡松德村以工代赈项目的泥瓦匠,2023年上半年,他还是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大脚”。 后来,他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参加了村里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抱着试探的态度走进了工地,只工作了几个月,他就学到了很多技能,靠着脚踏实地的坚韧赚了2万多元。 说到这里,高原人易旭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羞涩。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是今年第一个报名参加这种项目的人。 ”
说起以工代赈的好处,时任威远镇千月村副书记的李祥业最有发言权。 听到村里要实施以工代赈工程的消息后,李祥业想先为群众“摸路”,主动到镇上学习了很多以工代赈的好处和政策,了解到以工代赈工程是改善群众生活、给群众带来利益的实事求是。“家里有几个娃娃在读书,都靠他打工挣点钱帮忙,去城里打零工也顾不上娃娃。 经过他的劝说,李洪兵决定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赚够了来年给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看着银行卡里的金额,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2023年,将有1048名像他们一样的村民因参与互助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而改变生活,共发放劳务报酬1096元84万元,人均就业收入1万元以上。 以工代赈项目是互助县为村民搭建的就业平台,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和生活的改善。
2023年,互助县将全力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共获得以工代赈项目资金4584万元,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以水利升级、农村路病整治为主的以工代赈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优先吸引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同时,注重技能训练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广大职工在建设家乡的同时掌握实用技能,实现从“体力”到“技能”的转变,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搭上了以工代赈的特快列车,在赚更多钱、改善基本生活的同时,留老建家。2024年,我们将加大以工代赈项目的应用力度,在以往道路病修、沟渠建设的基础上,将拟实施的项目延伸至污水管网领域,受益者必将更多。 互助县发展改革局的工作人员在谈到未来即将到来的以工代赈项目时,信心满满。
以工代赈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做了实事,也改变了村里的“新面貌”。 威远镇卓寨滩村利用工代赈工程对病路进行修救,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让所有前来游客都赞不绝口;太子乡的道路已经从过去的颠簸道路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道路,直接通向每家每户,将农民辛辛苦苦耕种的蔬菜和水果从农村送到城市的民俗餐桌上,速度更快; 临川乡以工代赈工程主要以水源保护和沟渠建设为主,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自然......蓝天碧水互助县坚持以工代赈原则,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大大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韩丽萍;
稿件**:青海观察客户声明:以上内容为青海**原创稿件,除**稿件外,版权归**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违者将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