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布式技术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业务场景和数据交互的日益复杂化,多信息系统之间形成多方分布式系统的需求越来越清晰,未来互联网上将有无数开放透明的分布式网络环境(多方网络)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其核心思想是推动互联网上建立新的公共层,将这些分布式网络环境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下一代互联网。
我们录制了多期节目**,为大家讲解BSN的概念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BSN到底在为什么工作,加速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 以下是最新一期**及文字排列,为方便阅读,文字部分经过编辑修改。
BSN一直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概念。 本次讨论的主题也是关于BSN如何促进和引导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
首先要注意的是,“下一代互联网”一词可能听起来很抽象,因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定义仍在讨论中。 但从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的本质很简单。
互联网的核心功能是传输数据。 我们每天使用的微信、各种应用、人工智能等,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但这些都不是互联网本身。 数据存储和计算实际上是在服务器、手机、计算机、数据中心等设备上进行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在连接这些设备并与数据进行通信,这与**网络类似,只是互联网传输的是数据包,而不是语音。
BSN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定义侧重于数据通信的核心。 包括目前去中心化、多方计算、广播传输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内,本质上是在构建更高效的数据通信逻辑。 根据BSN的核心理念,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仍然是数据通信,但数据通信的效率和逻辑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于这种更好的数据通信逻辑,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多方数据管理和多方应用交互。
回过头来看,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可以分为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web1、web2和web3,这条主线其实指的是互联网上的内容,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
Web1 是第一个生成数据供用户浏览的,Web2 是用户生成的内容,而 Web3 的核心是虚拟货币行业眼中数据价值和价值的传递,我们认为站在内容主线上,Web3 应该由 AI 生成。 未来,互联网上的大量数据将通过AI生成、汇总、提取,然后导出到各种应用中。 随着人工智能在过去一年中越来越流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未来互联网上的内容发展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就技术演进而言,目前看来这条主线非常清晰。
第二条主线与元宇宙有关。 我们一直说,元宇宙代表了互联网上内容表达和呈现的演变。
最初互联网上只有简单的文字内容,从最初的DOS命令行界面,到1992年浏览器的出现,带来了**和格式化的文本,然后是各种动态内容,从gif**、flash**、**stream**等,直到今天,互联网上都有各种丰富的**内容。
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的终端设备,从电脑显示器到智能手机,下一阶段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终端设备是3D的,通过头戴式设备、眼镜等设备,用肉眼以3D或其他形式呈现互联网上的内容,以更接近现实的方式呈现,渲染效果与真实图像一样逼真。 所以第二条主线指的是内容的呈现方式,几十年来一直在演进变化,现在有了比较明确的演进方向。
第三条主线是互联网的数据通信逻辑。 互联网在1969年被严格地视为网络,而在此之前,虽然早在1945年就出现了第一批计算机原型,但还没有网络这样的东西。 1969年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真正开端,当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心连接了两个点,后来又连接了十几所大学和一些防御系统。
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各地开始建立自己的局域网,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建立内部网络,到1980年代中期,一些网络通信协议被统一为标准,各种局域网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互联网。 随着 1992 年浏览器的出现,它使最终用户可以轻松访问 Internet。 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移动互联网让更多的人能够以低成本上网,全球互联网的规模和用户数量开始呈指数级增长。
可以看出,互联网自1969年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数据通信逻辑并没有改变,它始终是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点对点连接,一个作为数据发送方,另一个作为数据接收方。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比特币的出现,当时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特币最初是作为支付工具发明的,但它最大的意义是模拟一个高效的多方系统。 与互联网的点对点通信不同,比特币的底层逻辑是一种新型的多方通信网络,可以带来通信效率的极大提升。
这种变化就像从一对一的会议系统开始。 如果有 10 个人想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就某件事达成共识,他们需要打很多电话,因为信息一次只能在两个人之间传递一次。 但是,如果这 10 个人参加会议,可能只需要 20 分钟的讨论就可以达成共识。
比特币最初在IT系统之间实现了一种新的数据通信逻辑,用一个比喻来打比方,比特币允许IT系统进行“**会议”,仍然基于互联网,但IT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点对点传输到广播传输。
这种广播传输在某些场景下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数据通信网络,并且基于这种数据通信网络,可以创建更多的应用逻辑和应用场景。 例如,整个虚拟货币系统基于高效的多方数据通信,从而可以有效地达成共识。
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的第三条主线,即数据通信逻辑,正在迎来重大变革,原来的点对点数据通信变成了多方数据通信。 BSN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多方数据通信,在互联网上创建一个新的公共层,这将赋予下一代互联网新的定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按照目前主流观点,这个新的公层可以称为web3,它与现在的web2不同。 但是,我们仍然倾向于将其称为点对点数据通信的互联网和多方数据通信的互联网,或者单边系统的互联网和多方系统的互联网,或者私有层的互联网和公共层的互联网。 无论名称如何,它无疑都将开启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
从整体架构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传统互联网和新兴的互联网层是平行的,它们相辅相成,而不是用一层替换另一层。 如图所示,两者从下到上是相似的架构:
最底层是云平台层,现在大多数IT系统都是建立在云上,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这一层主要管理资源、虚拟机、操作系统等,而传统互联网上的这一层就是AWS、阿里云等,我们在BSN中所做的也在这一层。 在传统的互联网中,有一种更通用的云软件叫做VMware,BSN软件可以与服务于多方系统和分布式网络的VMware软件相提并论。
第二层是虚拟机和实例。 第三层是实例上的操作系统,即传统互联网上的Windows NT和Linux,服务于单边系统; 然而,在互联网的新层中,一个应用程序部署在多个实例上,甚至可能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云上,这是传统操作系统无法处理的,因此需要新的操作系统。 在BSN看来,在现阶段,区块链是最原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第四层是在操作系统之上构建应用程序。 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来说,它是一个单边系统,一个IT系统是它自己的系统,它可以是一个**和它的后台系统,也可以是一个APP和它的后台系统,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单方可以关闭整个系统。
在互联网的新层,对应的多方制是多方制,由权利几乎平等的多方共同建设和管理,任何一方都不能关闭整个系统,任何一方退出,都不会影响系统的生存和正常运行。
顶层是各种应用,在传统互联网的一面,它基于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 或基于应用程序,例如微信上的各种应用程序等。 在互联网的新层,有各种基于多方系统的分布式应用,目前是各种区块链及相关应用,比如以太坊上的各种应用,包括分布式身份、数字货币等。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把现在的传统互联网称为第一代互联网,而互联网的新层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那么第一代互联网上有多少**,下一代互联网上又有多少, 我们称之为“多方网络”的存在,而多方网络实际上对应的是当前的区块链。正如每个多方网络上都会有许多应用程序一样,每个多方网络上也会部署许多应用程序。
区别在于,多方网络由单方管理,而多方网络由多方管理。 它可以是两方的,也可以是更多的,甚至可以是完全开放的,允许任何人加入管理,只要得到所有现任管理员的同意。
因此,我们预计下一代互联网上将有数亿个多方网络,就像第一代互联网上有数亿个多方网络一样。
这两代互联网不会相互取代,而是相辅相成,选择使用哪种互联网完全取决于业务场景的需求。 单边系统仍将存在,就像有时两个人之间的打击可以解决问题一样; 如果多个组织需要高效协作,那么加入多方网络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前面的示例中所述,10 个人加入一个 ** 会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如第一代互联网上不可能只有两个最大的网络一样,下一代互联网上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多方网络。 对于同样的业务需求,可能会有上百个多方网络,它们相互竞争和优化,有的多方网络会被淘汰,有的会生存下来,最后会有各种多方网络。
我们之所以称它们为多方网络,而不是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只对应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应用。 下一代互联网其实是无限数量的数据通信网络,是否需要像区块链一样使用虚拟机、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也完全由业务需求决定。
因为下一代互联网上会有大量的多方网络,而这些多方网络是由网络节点组成的,有些多方网络可能只包括两个网络节点,也可能有一些多方网络,甚至包括数百万个网络节点,所以未来会有无数的网络节点。 这些网络节点需要在各种设备上运行,因此需要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云管理系统来支持这些网络节点及其组成的多方系统的运行。
BSN所做的是在云平台层定义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不断优化操作系统层。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大量数据从集中式单方系统转移到多方系统,因为这些多方系统可以提供开放透明的公网环境,可以保证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我们现在几乎100%相信这个发展方向,随着我们不断推进和践行我们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海外企业,包括一些大型云服务提供商,都认可我们的理念,这也证明了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然而,从1969年互联网诞生到1995年大规模商用,又用了26年时间,又过了2010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后的15年,这让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互联网。 虽然我们相信不会再用20年的时间,并坚持不急于求成的态度,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专注于底层技术的创造,但对于BSN来说,因为目前所做的很多基础工作,未来可能都是开源的,无法转化为商业成果, 它仍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因此,今天我们再次阐明我们的理念,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加入我们的工作,与我们一起推动科技发展,共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