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钱是“数字的” 孩子“无感觉”花钱怎么办?
专家:年钱是培养孩子财商的重要场景 家长要积极鼓励。
春节期间,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除了各种吃喝玩乐,还可以收集年钱,各行各业的亲戚走来走去,年钱的收入经常能突破1000元,有的孩子过完年甚至能成为“1万元”。
如何处理这大量的“账号”,似乎已经成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话题,尤其是对于电子支付时代的“10后”和从小没有多少理财经验的“80后”父母来说,如何正确管理年钱值得思考,为此记者还采访了相关专家。
广州**全**记者 冯秋雨.
新年的钱逐渐“数字化”。
有些父母为孩子创造“花钱”的机会。
如果你总是玩平板电脑,我今年不会给你新年钱。 7岁男孩小松的祖母开玩笑地对他说。 “你不给就不给,反正每年我的新年钱都被娘拿走了。 小松回应道。
对此,小松的妈妈陈晨哑然一笑:“因为年钱本来是亲朋好友送给对方的,孩子没地方花,我们爸妈自然是留着的。 的确,除了孩子收到红包时摸钱之外,就算“收年钱”的仪式感已经过去了,也要等到明年春节才再提。 而如今,很多亲戚给孩子的过年钱,都是通过手机转账的。 ”
回想起小时候收到的年钱,陈晨说,父母还是会给她留一些零花钱买点好吃的,但现在她之所以不给孩子留钱,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因为电子支付太方便了。 “孩子们想吃的零食,一般都是通过外卖和网购来解决的,就连实体店也很少去。 ”
与陈晨相比,“85后”慧兰更想为女儿创造“花钱”的机会。 “移动支付不适合孩子,改变的只是数量,很难体验到'花钱的痛苦',不利于孩子建立理财意识。 “小时候,我会被大人逼着去附近的商店买盐和酱油,顺便用零钱买点零食,算是'跑腿费'。” 一起上学的同学们也会互相交流哪家店里有好吃好玩的东西,偶尔也会互相借一些零花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确实是“钱”的第一次体验。 ”
惠兰坦言,对于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来说,从小到大每年收的年钱只是一个数字。 她知道钱可以买到好东西,但她没有实践。 如今,微信钱包、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早已取代了原有实体钱包的功能,一些老人在努力学习手机支付,没有手机的孩子只能和大人“绑定”,失去了小时候在百货公司门口取现金的乐趣。 现在的“10后”明白了,“买东西”只是一个成年人拿出手机刷卡,钱就付了。 ”
今年春节期间,惠兰决定为女儿创造机会,感受更多的现金。 “我女儿在春节期间收到了很多红包,我决定带她出去花钱。 于是,惠兰和女儿的小朋友约好,带着两个宝宝带着现金独立去商场购物,培养孩子的金融商数。 “看到商场里的创意文具店,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大家口袋里都有300元的'巨款',逛逛杂货店,看着盲盒玩具,很快就'劝退'了,他们终于意识到,花自己的钱会很苦恼。 ”
孩子对**“无动于衷”
买什么好“给家长带来压力和担忧。
惠兰发现,在电子支付时代长大、缺乏购物习惯的“10后”孩子,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缺乏“锚定”。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知道一根冰棒大约是1美分,2美分,最贵的是5美分。 就算是各种橡皮擦,**也介于几毛钱到一元多之间,一支铅笔的**也差不多。 总之,什么东西卖什么价钱,能干多少钱,每个七八岁的孩子心里都知道。 但今天的大多数孩子心里都没有这个账。 ”
在带女儿体验“花钱”的过程中,慧兰发现商场里五六个收银机中只有一家收现金,女儿找回的钞票和硬币,除了在数学课本上看到的那些,基本上没有碰过几次实物。 因此,她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检查零钱号码是否正确,所以她只是装作镇定,完成了购物过程。 ”
在慧岚的指导下,女儿发现自己买了一支很贵的笔,因为看不清**标签,最后去找收银台退货,她不失时机地告诉女儿,可以先让收银员把**扫出来再付钱,再决定是否购买。 “钱没花,主动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 ”
15岁女孩的母亲张琳也觉得,孩子平时只看自己喜欢与否,对**并不敏感。 张琳对女儿上学后消费文具的事情记忆不多,但她翻看了去年网上给女儿买文具的订单记录,发现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000元。 “很多单位成本都在100元以上。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女儿已经习惯了“买什么好”和“送什么”的消费模式,无法体会到赚钱的辛苦。 ”
作为“80后”的母亲,张琳也在审视自己。 “我是一个缺乏理财智的人,我从小就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我的女儿还是个孩子,我对如何培养她的理财智毫无概念,经常带她去商场买喜欢的玩具、文具,你可以说,'买什么',结果演变成现在花钱, 这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让我担心她的未来。”
理财专家:在生活场景中培养理财智能 不要害怕孩子“乱花钱”。
我应该用我的钱做什么? 您应该从几岁开始提高孩子的财务智力? 中国首批CFP国际理财规划师之一、嘉实财富广州第五财富中心总经理李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商”其实就是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可以定义为三个概念:财富观、消费观、投资观。 财富的概念是指了解什么是“钱”,它做什么,并形成正确的金钱价值; 消费的理念是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学会做预算; “投资观”就是要了解这个社会的经济是如何运作的,人们用什么来赚钱,以及如何赚钱。
李蓉向记者透露了她培养孩子财商的经验:“我认为孩子3岁就应该能够识别硬币和纸币,6岁就有了'自己的钱'意识,5-7岁的孩子应该懂得钱的区别,明白钱可以用来多种用途; 在 7 至 11 岁之间,学会管理您的资金并认识到储蓄对满足您未来需求的作用。 财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推迟享受”的观念——为了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推迟欲望的满足。 ”
李蓉认为,财商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也不需要报班学习,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培养孩子财富观、掌控财富的机会。 “年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场景,它可能是孩子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大财富',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深入聊聊拥有财富的感觉,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财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有的家庭会教孩子记账,记录哪些长辈给过年钱,拿出一部分钱回馈给长辈,让孩子学会感恩; 有些家庭会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年理财计划,花多少钱,存多少钱,投资多少等等。 ”
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掌控年钱的权利,不要怕孩子乱花钱。 事实上,从管理小额资金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将使他避免在未来陷入更大的陷阱。 李蓉总结道,“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我都会和孩子一起检讨决策和结果,他们为什么这样计划,他们得到了什么结果,孩子们的收益将远远超过金钱的面值。 ”
心理学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感恩和慷慨。
对于只是懂事甚至无知的孩子来说,新年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广州卓然心理学联合创始人、高级心理学家梁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商'其实并不是我们进入社会出来工作后才明白的东西,而是我们从小就接触到金钱的概念。 ”
梁红说,孩子可以拿到年钱来和别人一起过年,其实这是促进他们积极人际交往的动力,父母应该积极鼓励他们,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年钱只是一只手”,这种印象在他人生成长期的印象,在他以后真正出来赚钱的时候,会成为一种潜意识, 这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梁宏认为,孩子学习的第一财商是感恩,其次是慷慨。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给我们年钱的人,并明白财富来之不易。 赚完钱后,用这笔钱给家人买礼物,或者分担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或者主动省年钱,买保险,日常消费等安排,减轻父母的压力。 ”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