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去乡下插队就相爱了,现在虽然有老太太和年轻丈夫,但生活还是幸福的。
李德胜和崔金华是一对特别的夫妻,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李德胜是一名69岁的汉族人,会说韩语。
他的妻子崔金华是一位78岁的韩国男子。 他们的相识源于李德胜下乡加排队的经历。 李德胜出生于1969年秋天,延吉知青,来到吉林省敦化县黄霓河公社石嘴子大队定居。
在那里,他遇到了比他大九岁的崔金华,两人一见钟情,从此相爱。 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坚韧和深情,令人感动。
李德胜虽然被母亲打了一巴掌,但他从未放弃对崔金华的爱。 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他们所居住的团队大院一样,很简单,但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李队长给知青们买了生活用品,安排了一名韩国女队员为他们做饭,带领队员们在村东的山坡上采摘早熟的小米。
在家休息半天,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后,年轻人第二天就跟着队员们去田里干农活。 帮助知识分子做饭的25岁韩国妇女崔金华是个寡妇,她的女儿英子刚满两岁。
由于韩国人口太少,第10小队的韩国队员中文说得很好。 他们在自己家里说韩语,在田里干活时,他们都说中文。
落户在静嘴子十队里的十一个知青都是汉族人,他们得知帮忙做饭的崔姐是韩族人,大家都跟着她学说话。 崔金华非常热情,一有机会就教大家说韩语。
李本来很聪明,但很难学会说韩语。 到了收割玉米和大豆的时候,崔金华不再帮知青做饭,也一头扎进了紧张的秋收中。
秋收过后,李德胜等人都疲惫不堪,又黑又瘦,手上的水泡慢慢变成了茧。 寒冬过后,社团成员留在家中享受冬日休闲,知青也是如此。
李德胜不愿意打扑克,于是叫来了一位名叫张健的男知识分子,到崔金华家学习韩语。 崔金华对李德胜等人的到来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
在一次冬季农闲时,李德胜和男性知识分子与崔金华学会了简单的韩语对话。 除了韩语,崔金华还教他们缝补衣服和指甲扣子,李德胜和崔金华的女儿小英子也相识,小英子总是缠着他们,经常坐在李德胜的腿上。
原文:Data*** 网络 那年春节回家,李德胜把自己和崔金华的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听说崔金华比儿子大九岁,还是寡妇,所以真的生气了,抬手扇了李德胜一巴掌。
看到母亲心疼地擦干眼泪,李德胜当时也哭了。 李德生从延吉回到静嘴子时,向崔金华表白,说他愿意做英子的继父,愿意对她好一辈子。
崔金华还是觉得两人不合适,主要是年龄差太大,她怕村民们嘲笑她。 李德胜说自己不在乎这些,他发誓这辈子都不会娶崔金华。
后来,李队长反复对李德胜说:“德胜,婚姻不是儿戏,你要好好想想,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们李老家不能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
队长,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是儿戏,我这辈子就认崔华了。 李德生拍着胸脯说道。 见李德胜一心要嫁给崔金华,李队长也没再拦李德胜,还表示愿意撮合两人。
1975年秋天,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李德胜和崔金华领了结婚证,住进了第十知青集体家庭的多余房(崔金华原住的房子还给了公婆)。
对于李德胜和崔金华的组合,村里人评价褒贬不一,很多人都说他们长得不错,只是年龄差距太大了。 也有人说,李德胜简直是疯了,城里这么高大帅气的年轻人,什么儿媳妇都找不到,可是他却找了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寡妇,这小子肯定是被崔金华倒了摇头丸汤。
反正应有尽有,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两者的结合。 婚姻生活非常幸福幸福,八岁的小英子也开始跟着李德胜学习读书写字。
次年夏天,崔金生生下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名叫李金石。 看着可爱的宝宝,李德胜很是高兴,可是一想到父母,春节的时候他不让崔金华回家过年,平时也不让崔金华上门,孩子满月的时候父母也不来看孩子, 李德胜觉得很不舒服。
1979年春天,李德胜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机会,被招到县林业局工作,转为非农户。 1983年秋天,崔金华享受了知青家庭的待遇,被录入林业局下属的伐木场当工人。
小英子19岁那年考入延边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延吉一所中学当初中教师。 1996年,李金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李德胜领着全家人回延吉看望父母,没想到父母还是不让崔金华进门,只让孙子进屋。 那一次崔金华哭了,哭得很伤心。
1998年夏天,崔金华办理了退休手续,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她终于可以休息了。 但那年冬天,李德胜的母亲不小心滑倒摔断了胳膊,她无法照顾自己。
委婉地说,她上厕所时连腰带都系不上。 李德胜的父亲不会做饭,更不会照顾病人,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只能**给儿子**。
李德生和崔金华,一对相差九岁的夫妻,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他们身体健康,每天早饭后就去山上(毛尔山),风雨无阻。
他们的婚姻充满了幸福和满足,李德胜总是面带微笑地回忆起他们的婚姻和爱情。 他认为,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合适的匹配或同龄,而在于感觉幸福。
最后,他建议我们应该尊重寡妇,给予她们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