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培霖。
每个节日,我都会想念我的亲戚”。 这就是人性,农场知青在寂寞的生活中如何摆脱乡愁?在我担任公司食堂主任期间,我为每个人和我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那是2024年下半年,我被调到第14连担任师长。 在如何改善食物方面,我确实动了很多脑筋,试图让传统节日像我家乡一样热闹。 这为艰苦的农场生活增添了温暖的光芒。
2024年端午节期间,我和厨师们利用下午的空闲时间去公司采摘芦苇叶,包粽子。 我们挑了几个筐子拎回公司,洗漱后,请懂得粽子的知青们把它们包在一起。 大家有说有笑,包着的粽子有大有小,各式各样,有小脚粽子,有三角形粽子,有方形粽子......厨艺课通宵沸腾,当粽子的香气飘出房间时,知青们欢呼雀跃,热情高涨。第二天一大早,当全连干部、知青吃着传统家乡风味的香喷喷的粽子时,那种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那年中秋节,我去观云县宜山镇买月饼,去杨吉镇买芋头。 虽然月饼的质地粗糙,芋头也不像老家的那么糯,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美味了。 中秋节的早晨,每个知青都吃了一顿香甜的糖芋头。 晚宴上又添了几道菜,当大家品尝月饼,欣赏傍晚的月亮时,一种久违的感觉升起。 虽然想念异国他乡的亲人,但大家心里都有一种安慰感。
2024年春节,我留在公司,和其他知青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春节。
那时候,正值商品稀缺的时代,城里什么都要优惠券,但丝毫不影响人们过年过年的喜庆气氛。
那年春节,我和公司领导商量后,仿制了市里春节商品的第一手,一方面公司杀猪杀鸡鸭,另一方面到县城、集镇采购豆油、糖、粉丝、鱼等副食品。 然后,在食堂加工后,一共列出了19种食物,按照留下的80人,每人一份。 提供的食物有大豆油、糖、猪肉、家禽、鸡蛋、鱼、油籽、粉丝等。 食堂只吃**,菜都是自己在灶台上煮的。 留守知青可以自己组合,也可以按班级安排或按宿舍组合,也可以男女配对,四人一组,五人一组,过着“小家庭”生活。 有的团体早早起床去附近的市场买一些副食,丰富生活。 在准备除夕大餐时,每个组合都像一个“家庭”,洗、切、炒。 每个小组还将邀请彼此一起吃饭。 大家坐在一起,白酒、米酒、米酒一桌俱全,酒杯也五花八门,珐琅杯、酒杯加上饭盆碗,碰杯声、劝酒声、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我受到许多团体的邀请,我仍然记得在苦难中欢欣鼓舞的热闹气氛和和谐的场景。
上述三个传统节日的方法,包括将食品包装制改为餐票制,用食品券和现金代替积压的面粉,解决了知青在假期期间因探亲、生病等原因的伙食问题,对改善当时知青的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无法核实它是否是农场的第一个,但这肯定是第四营的先例。 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