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2024年,整个汽车行业的关键词都是“量”字。 各车企疯狂滚动产品、滚动**、滚动技术、滚动服务,可谓惊天动地、狼嚎。 在重压下,车企高层变动的频率和数量也高于往年,无论是海外巨头还是独立车企都未能避之不及。 在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中,有人主动去做,更多的人是被动的替代者。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将有50多家车企宣布人事变动,共调整岗位140余人,涉及高管130余人。 其中,海外巨头、国企、合资品牌、民营企业、二代新能源品牌、新生力量等均包括在内。 没办法,谁让2024年的汽车风暴来得这么猛烈!自主、新生力量、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并不闲着,过去一年的人事变动潮主要集中在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 其中,重磅消息是王凤英为小鹏汽车总裁,贾建旭为上汽大众总经理,段建军为梅赛德斯-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CEO,邱先东为一汽集团董事长,杨青为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
其中,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的顶层防变动最为引人注目。 徐柳平和朱艳峰分别于2024年2月23日和3月3日按照正常程序和程序离职,直到几个月后,中国最重要的两大汽车集团才迎来了新舵手邱先东和杨青。 两位新董事长上任后,立即调整了各自集团的业务计划和新能源战略。 一汽集团与广东省签订合同,东风集团推进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都是自成一派的大动作。 王凤英的加入,对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为王凤英在长城汽车工作了30多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她的统治下,长城汽车的营收实现了千亿元的飞跃。 她也被誉为汽车界的“铁娘子”,在业内有着巨大的声誉。 这样一位来自传统汽车的顶尖人才的加盟,对王凤英和小鹏汽车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经过2024年整整一年的发展,小鹏汽车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销量方面都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贾建旭成为上汽大众总经理后,也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id.3自2024年下半年调价以来,凭借德国底盘调校、跨越式空间、安全品质、配置丰富等产品优势,迅速成为“12万辆纯电动汽车首选”,销量连续数月突破1万辆,成为2024年下半年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 可以说,上述四家车企的人员变动是中国车市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都是通过各自的人员调整,实现了各自业务的转型。 2024年,在竞争加剧升级的趋势下,多数车企选择转向内向,率先进行内部改革和组织优化,以应对明年更加动荡的汽车市场。 每个人都承受着转型的压力,从背后的深层原因来看,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的人员调整主要是为了加速新能源转型,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极端内卷化,让大部分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陷入发展困境。 传统车企因为新能源转型不利,燃油车业务受到残酷挤压,不仅市场销量下滑,失血严重,新生力量和二代新能源品牌都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循环,目前,中国的新能源品牌,只有比亚迪和理想才能实现盈利的目标。
此外,由于新能源品牌的产销基数不大,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对自身经营状况的改善帮助不大。 我们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飞跃为例。 蔚来汽车2024年共交付160038辆汽车,同比增长30辆7%;小鹏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量为14辆16万台,同比增长17%;零跑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14辆42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9%。 虽然交货情况看好,但经营情况有些黯淡。 蔚来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6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小鹏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90亿;零跑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达37家84亿元,以上亏损数据列示在公开财报中。 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没有上市的新能源品牌,到底亏了多少钱。 理想汽车目前盈利,前三季度累计盈利60亿,与比亚迪前三季度累计盈利213亿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笔者想说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只看一两只头,绝大多数品牌还处于困境中,都需要用高效、创新的方式来改善各自的经营状况。
虽然盈利不是每个品牌的短期目标,但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心情来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 接下来的2024年,业务线的调整和高层人员的变动将继续进行。
2024年1月6日,蔚来手机业务负责人尹水君已确认辞职,这已经解释了问题所在。 在当今的汽车市场,无论是新兴势力,还是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车企,每个人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但他们的调子是不同的。 市场的快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任何一家车企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市场变化就是这样,拿业绩说话,行上,行就变。一切都与销售有关!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