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宇 通讯员 高望):冬天的辽沈大地被白雪覆盖。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抚顺市交界处,沈富玉才实验学校农业生态科普基地温馨宜人。 自1月2日起,该校小学。
五年级、六年级的孩子要参加本学期劳动课的期末考试,考试题目是“做豆腐”,要用自己播种、养护、采摘、烘干一年的大豆做豆浆豆腐。
考试“开始。 在教室的讲台上看到手摇石磨,六年级8班的同学们围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解豆子如何变成豆浆,以及如何变成豆腐的原理和过程。
紧接着,学生们进入了动手阶段。 一名学生用勺子将浸泡过的豆子倒在石磨上,另一名学生转动手摇器,不一会儿,浓稠的生豆浆从研磨盘的缝隙中汩汩流出。 磨了一小半盆后,老师指导同学们对豆浆进行过滤加热,香味瞬间弥漫在教室里。 随后,它经历了凝固、挤出和脱模的一系列复杂操作。 当大家齐心协力小心翼翼地揭开包裹在豆腐上的纱布时,一块又白又方的豆腐跳到了他们面前。
哦,我的上帝! 钦佩来来去去。 当然,做豆腐的难度系数比较高,有些豆腐组还不是很成形,但老师称赞了他们的动手精神,并宣布班级通过考试,今年的劳动班圆满结束。 “做豆腐不容易,这么小的一块要花两节课。 学生们在议论纷纷。 “以后我绝对不会浪费食物了。 杨玉琪同学说。 “我们的劳动班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生产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热爱生活、尊重劳动、珍惜食物,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原理,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该校小学校长程华说。
对于沈福玉才实验学校的同学来说,足不出校园,就可以在操场边缘“身临其境”地体验四季的农耕。 为了让学生上好劳动课,2024年,学校建有2500平方米的室内生态科学馆和180000平方米的室外自然生态基地并投入使用。 据学校科普教育基地主任刘帅介绍,从播种到秋收,老师们全年教学生种植水稻、高粱、红薯、南瓜、卷心菜等几十种农作物。 收获的稻谷要打捆脱粒去壳,白菜要晒干洗净,酸菜要腌制,棉花要播种纺纱; 最后,劳动的成品也可以发展成文创产品......孩子们很忙。 五年级一班学生昝一格上了两年的科普基础课,他说春天种水稻其实很辛苦,但到了秋天,他看到满地都是金黄的稻米,更何况自己有多开心!
为了开展劳动课程改革的实验,沈福玉才实验学校探索多年。 据苏振民校长介绍,学校在深入研究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以“五育融合”为切入点的自然生态教育课程、四季农耕课程、荒野生存课程、中草药文化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 以此类推,将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部门联合开展活动,实现教育的分级化、系统化、协同化育人,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做出有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