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在旧金山举行的“民用技术融入军用空间的前景”大会上,拥有民用火箭建造能力的巨头马斯克自然出席了会议。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美国将军约翰·汤普森突然向世界首富马斯克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美国如何才能打败中国? ”
马斯克的回答让现场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自信? 马斯克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可能超过美国两倍甚至三倍。
这个答案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马斯克会说出这样的话。 美国将军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希望马斯克能表明,美国已经领先于世界,不需要关注中国。
马斯克曾经在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红利,这也让他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他在民用空间和国家技术领域深度合作的会谈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尽管他的回答中有商业考虑,但他对中国的赞美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他对中国的描绘。
会上,除了中国经济发展,马斯克还就军事条件下双方的力量平衡提出了建议和警告。 他强调了激进创新和制止内讧的重要性。
马斯克认为,激进创新的本质是将社会和民生与军事领域紧密结合,实现广泛的跨界。 这与会议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即深入挖掘私人科技,鼓励私人用户参与,增加对美国的首次支出。
为了国家的实力,马斯克建议军队实施激进的创新,关注太空圈的持续发展,对军队的指挥进行彻底的改革。
马斯克对美国的科研领域表示担忧,并表示在访华期间,他发现中国的科技发展并不逊色于美国。 中国科学家的研发能力甚至超过了美国,尽管他们的研发支出仅占其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一。
他的言论看似在赞美中国,但实际上是在提醒美国要保持警惕。 马斯克还呼吁美国人停止内讧,共同努力,否则他们将无法与中国的竞争力竞争。
二战后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唯一主导力量。 虽然美国经济仍然强劲,但与以前相比已经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开始基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进行激烈的竞争,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4年至1950年间,美国没有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打击,吸收了大量的德国科学家,使美国成为这一时期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高的国家。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此时刚刚成立,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此期间,美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三,其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一半。
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采用使美元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美元的地位在此期间得到了显着提高。 然而,这一制度也为美国的经济衰退奠定了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思想是将美元与美元挂钩,当时美元的官方价格为每盎司35美元,同时将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由于硬通关,美元也成为硬通货的等价物,除了美元外,各国也使用美元作为关键存储货币,这标志着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
1950年,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抢手的货币,美元被用于世界各国之间的债务清偿。 然而,在战争期间,中国的本国货币混乱不堪,银元、法定货币、元大头等各种货币混杂在一起。
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中国领导人以“一拳打,百拳打”的理念支持朝鲜,从而扭转了国内经济混乱的局面。
中美两国在军事、军备和经济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起初美国走的是战争的方向,但在朝鲜战场的白山黑水里,却遭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从历史上看,除了最好的装备和人员士气外,战争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军事供应能力,即双方的经济实力。 中国有句古话,“兵马先走,粮草先走”,战争的本质是消耗,关键在于谁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
为了在战争中获得优势,美国不得不增加军备开支。 此时,美元不仅在美国流通,而且已成为一种国际等价货币,并因其稀有性而受到重视。
然而,为了支持前线的军备开支,美国印制了大量美元,导致美元实际价值下降。 美元经济的衰落对当时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影响不大,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实施其第一个五年计划。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随后中苏关系进入了蜜月期,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恢复了经济实力。
回顾历史,美国在冷战期间不断与苏联竞争,频频发动对外战争,如1961年的柏林墙、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国际局势紧张。
与此同时,中国仍在悄然积蓄实力,经济水平增长缓慢。 1961年,美国在与苏联冷战的同时发动了对越南的入侵,然而,战争的结果并没有像美国预期的那样发展,得到中国援助的越南利用其地理优势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泥潭。
与之前的朝鲜战争不同,美国没有及时撤军,继续被卷入战争。 为了获胜,美国再次印制了大量美元,但这并没有对国内经济产生根本性影响。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成为真正影响美国的关键事件。 当时,美国在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同时,也踏上了中东战区,第三次走上了大批量印制美元的道路。
然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和中东石油危机接踵而至,导致美元迅速贬值,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猖獗,甚至乞丐都不愿意接受美元的施舍。
另一方面,中国在此期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国内经济形势非常好,对越南的反击胜利和对美国的第二次间接胜利给了中国足够的信心。
与此同时,世界的两极格局已经转变为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大国。 当前,中国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温床。 根据2021年相关数据,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规模的18%,仅次于美国。
2020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为2839%,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增至29个76%。按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到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国家。
中国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享有良好的声誉。 据统计,中国在全球科研国家中所占比例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是,中国的进步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200多年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科研的坚定信念和锲而不舍的毅力。
此外,中国也被国际誉为“基础设施狂人”,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第一”,令人惊叹。
三峡大坝工程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工程,耗资954耗资6亿元,长2335米,高185米的坝顶,历时12年于2006年完工。
中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国内表现突出,而且积极扶持其他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这是上世纪初以来许多非洲国家从中国获得的倡议。
其中,中国援建的拉伊铁路是非洲技术最先进的铁路,极大地促进了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的便利。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对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援助上,还体现在对欧洲和其他国家的认可上,如从塞尔维亚到匈牙利的铁路改造项目。
起初,塞尔维亚希望欧洲国家接管该项目,但由于条件恶劣,欧洲国家表示无法完成。 但当项目由中国接手时,中国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而且完全满足了塞尔维亚的要求。
随着中国的崛起,主导力量的地位逐渐确立,投资环境的改善、经济的稳定增长、广阔的市场环境使中国成为外国投资者的热点。
马斯克关于中国将超越美国的预测并非谎言,目前,我国充满活力、团结一致,有坚定的决心和力量来保护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