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食品安全,相信很多人都有杀菌的“经验”,比如酒精杀菌、开水杀菌、紫外线杀菌等。 然而,上述方法虽然确实可以去除相当数量的致病菌,但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漏网的鱼”,包括黄曲霉毒素。
众所周知,黄曲霉毒素、硝酸铵、尼古丁、苯环芳烃等物质都是1类致癌物,那么黄曲霉毒素你了解多少呢? 最好尽早掌握这 4 个知识。
1.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短时间内服用黄曲霉毒素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而根据临床医学研究,其毒性在常规有毒物质中仅次于肉毒杆菌毒素,对几乎所有人都有致病作用。 由于黄曲霉毒素需要通过肝脏在体内代谢,因此其对肝脏面积的损害非常大。
从现有病例来看,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炎、肝出血、胆管增生、肝纤维化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诱发肝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
2.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对于人类来说,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会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症状,同时,脾胃胆的健康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养殖动物来说,如果饲料中掺入黄曲霉毒素,它们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分娩能力也会降低。
因此,黄曲霉毒素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给经济生活造成重大损失。
3.用黄曲霉毒素发霉。
黄曲霉毒素实际上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这意味着即使食物有霉菌反应,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也只有在黄曲霉形成优势菌落时才会达到致病作用。
因此,发酵食品如发霉的豆腐、酸奶、臭鳜鱼等,只要生产安全,通常不会产生过量的黄曲霉毒素。
即使是瓜子和花生等食物也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黄曲霉,因此保持寒冷、通风、干燥的储存环境可能会减少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机会。
4.如何清洁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具有极高的耐温性,其部分变种甚至可以保持268以下形态的完整性,因此,普通的煮沸法无法将其完全去除,此外,黄曲霉毒素也不溶于酸性物质,因此,民间的“醋洗”法基本无用。
如果要分解餐具上可能残留的黄曲霉毒素,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它们浸泡在强碱性环境中,这可能会加快其溶解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其他**,相关信息仅用于传达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不代表本**同意其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0531-8519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