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战王牌之一的43军,被视为所有野战军的“老大哥”,甚至是整个解放军的“老大哥”。 这支军队的血脉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中的叶婷独立团,那是我党手中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参加过南昌起义,去了井冈山,并编入八路军第一百一十五师,在华北与鬼子作战, “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抗战胜利后,第3师、第7旅进军东北,46年后,与同为第115师旧基的八路军第7师合并,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48年改称第43军。 叶婷的独立军团原名铁军独立团,第四十三军又称“铁军”。
来自黑龙江的“第六感”老兵张一民是第43军的老兵,在解放东北的战争中做出了多项贡献。 1947年底,张益民所在的第6纵队第18师第52团奉命进攻沈阳郊的李七宝子。 第52团在部队中被称为“黄团”,长黄海荣在长征前担任萧金光的警卫。 该团是抗战初期新四军第5师进入山东后,由山东渤海海军区一批红军老骨干和地方武装力量选拔而成的。 据张一民回忆,第52团的地方烙印很深,大部分士兵来自河北省沧州、南皮县、燕山县和青云县(青云早期归沧州管辖)。 张一民刚到52团时,印象很深刻,觉得所有的指挥员和战士都“如狼如虎”,都是不怕死的英雄。
李七宝子之战,对于张一民来说,将是一辈子难忘的。 天气太冷了,顶着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大雪纷飞,牺牲的战友倒下时,红雪洒在雪地上,血红雪白,格外耀眼。 人们从寒冷中走出来的速度太慢了,举枪和**已经变成了慢动作。 张益民是突击连的一员,当他们前进时,他们被敌人的机枪碉堡拦住了。 爆破队的一名士兵爬上前去炸毁掩体,张一民听得他凶狠的说道:“老子今天准备在这里放下一百多斤! “每次第52团打仗,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言论。 不幸的是,这位战士在靠近碉堡之前就死了。 李七宝子还是拿了下来,后来四爷打了辽阳、鞍山等地,整个冬季攻势结束,张一民安然无恙,从副排长晋升为主排。
1948年5月下旬,第52团随兄弟部队参加了长春围城战,第一项任务是攻占长春西郊的机场。 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装备精良,装备了威力极强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 张一民入军晚,从来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黑雾弥漫,震天动地。 张益民和突击连的班长带着十几名战士赶到一栋房子附近,敌人又开始炮击。 不远处有一幢破旧的两层日式建筑,不远处有一处已经干涸的大粪坑。 炮火非常猛烈,班长提议大家跳进粪坑躲起来。 据张一民回忆,他当时有一种奇怪的预感,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于是极力劝阻大家不要跳下去,说不定自己也会被炮轰到粪坑里。 但班长不听,率先跳进了粪坑,然后五六个战士也跳了下来。
张一民等战士四散而隐,他刚刚倒在屋角,一颗炮弹仿佛长了眼睛,刚好落在粪坑里,下面的人全都死了。 过了一会儿,炮弹再次击中了小楼,躲在里面的士兵不是死就是伤。 张一民也被埋在废墟下,直到炮击停止,他才挣扎着爬了出来。 当晚战斗结束后,张一民发现自己腿上的一个小伤口在流血,原来是一小块弹片钻了进去。 他没有当回事,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 后来,伤口上长了一个疙瘩,直到 60 年代才进行了另一次手术以去除弹片。
从陆军到海军英雄,张一民是黑龙江省滨县人,出生于1929年。 他说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在晚年,他回忆起童年的一段经历,觉得自己的命运不可思议。 1935年,张一民7岁,过年时,父亲带他到镇上的一座寺庙里,向住持“豫大和尚”(住持曾救过父亲的命)拜年。 方丈摸了摸张一民的脑袋,惊讶地说:这孩子正直,长大后当武官,会经历很多危险,但凡能化恶为福,日后就会扬名天下,长寿。 他一生的名声都在南中国海。 张一民在87岁高龄时写了一本回忆录,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觉得老和尚的预言非常准确,“老和尚80年前说的话,在我的一生中应验了。 我感到惊讶和困惑。 ”
1947年毕业于东北抗日军政大学,有几位同学主动要求去野战军。 当时,第6纵队在四平地区作战,于是张益民被分配到第6纵队所属的第18师第52团。 部队只能把他们送到敦化,他们从敦化一路走到第六纵队总部雁头山。 张一民说,“这条路不算太远,只有三四百里”,不过是夏天,下雨,一路泥泞,要七八天才能到达,几个人都变成了小花。 从1947年开始,张义民随部队南北作战。 比如55年,他在配合益江山岛作战时,指挥自己的鱼雷艇在大辰岛海域击沉了国民党炮舰“洞庭”号,引起了全军轰动。 后,张益民先后担任支队政委(师级)、海军舟山作战基地副政委、陆军政委(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