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必要路线,红海在世界海上航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多家航运公司宣布暂停红海航线后,全球航运运费继续保持最佳水平,许多船舶不得不改道。 因此,全球能源市场越来越地方化和区域化,过去的全球能源**似乎正在“一分为二”,形成东西两大板块,苏伊士运河成为分界点。
两个主要板块。 随着红海危机的不断发酵和油轮运价飙升,彭博社4**表示,世界正在形成东西两大板块。 其中,西部板块以北大西洋盆地为中心,包括北海和地中海,避开红海,围绕非洲的好望角连接欧洲和中东,也隔大西洋连接欧洲和美洲。 东部板块向东穿过波斯湾,覆盖印度洋和东亚。
贸易商表示,一些欧洲炼油商上个月停止购买伊拉克的巴士拉**,而许多欧洲贸易商正在疯狂购买北海和圭亚那**。 数据分析公司开普勒(Kepler)首席石油分析师卡托纳(Katona)认为,面对红海危机带来的高运输成本,企业基于物流做出商业选择是明智的。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从中东到欧洲西北部港口的油轮运价飙升了约一半。 受此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商船吞吐量跌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的七天移动平均线降至每天49次。
开普勒在1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12月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油轮运输量比2023年11月下降了23%。 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的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下降了65%和73%。
这一切都是由于红海航运中断的影响。 自新的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多次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红海水域的目标。 自去年12月以来,商船在这里频繁受到袭击,越来越多的货运公司决定暂停该航线。
据英国《全球**评论》分析,起初,胡塞武装主要袭击红海的集装箱船,油气运输船的通行相对稳定。 但自1月中下旬以来,胡塞武装对油轮的袭击有所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卡塔尔液化气运输船自1月中旬以来没有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自1月下旬以来从科威特出发前往欧洲的油轮也避开了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
推高成本。 红海-苏伊士运河最初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贸易的主要路线。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苏伊士运河和苏迈德管道的油气运输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中东与欧洲、俄罗斯与印度等亚洲地区油气交流更加紧密。 2023年上半年,全球**和成品油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运输量占比将达到12%和184%;液化天然气 (LNG) 出货量约占全球液化天然气出货量的 8%**。
红海危机对航运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彭博社在1月底报道称,35万吨燃料成本在一周内飙升了近一半,运输成本超过每天4美元90,000 美元,为 202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大型油轮从中东运往日本的成本也创下了新高。 非洲好望角的环球航行导致油轮的航程和持续时间增加,这反过来又增加了油轮的占用率并减少了可用油轮的数量。 因此,即使油轮不需要绕好望角航行,运力的减少也会导致燃油价格上涨。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石油运输中断的风险仍然很高,每天约有720万桶石油运输和成品油通过该段,约占世界海运石油的10%**。 与霍尔木兹海峡不同,胡塞曼德海峡是通往苏伊士运河和欧洲的便捷通道,但它可以被取代,而后者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
近日,全球油价也纷纷上涨,布伦特**自去年12月以来上涨约8%。 从印度和中东运往欧洲的柴油和喷气燃料,以及从欧洲运往亚洲的石脑油(石油产品之一,也称为化学轻油和粗汽油),受到红海危机的打击最为严重。 亚洲石脑油**近日创下近两年来新高。 总体而言,由于成本的影响,贸易商更倾向于在当地和周边地区购买。
油价保持稳定。 就目前而言,红海危机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结束,世界银行上个月发表的评论对其进一步影响深表关切。 文章认为,一般来说,1月和2月是红海海运的淡季,因为这段时间的需求并不旺盛。 不过,到了3月和4月,全球**需求通常更强,如果红海危机持续到3月和4月,将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其危害可能不亚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全球**链危机。
瑞银(UBS)大宗商品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虽然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仍然是可能的,但成本越来越高。 除非成本能够转嫁给最终消费者,否则炼油厂的利润率预计将受到影响。
地缘政治现状不利于能源**,萨里清洁能源公司董事阿迪·伊姆西罗维奇(Adi Imsirovic)指出,“如果我是买家,我会谨慎行事。 对于炼油商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对亚洲炼油商来说,他们需要更加灵活。 ”
不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红海危机或将改变格局,但总供给不会改变。 尽管胡塞武装的行动对马士基等商业航运公司造成了一些损害,但胡塞武装迄今未能袭击油轮和石油生产设施,部分原因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缓和。 欧佩克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欧佩克**日产量增至2670万桶/日,高于2023年11月红海危机前的2662桶/日每天80,000桶。
此外,除欧佩克外,产油国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圭亚那等国的石油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仍在美国制裁下苦苦挣扎的伊朗甚至将石油出口量增加了约50万桶/天。 尽管北美的寒潮导致北达科他州的**产量下降了65万-70万桶/日,但截至1月12日当周,美国**的产量攀升至1330万桶/日,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并购协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提到,国际能源署此前下调了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从100万桶/日下调至88万桶/日。 这一调整证实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疲软的全球增长前景和能源效率的进步将对石油消费造成压力。 随后的国际油价走势可能会受到此次调整的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方斌楠 赵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