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富士康还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代工厂,尤其是在电子代工厂领域,基本上没有名气。 然而,富士康进入中国大陆投资建厂后,凭借出色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良品率迅速发展,不仅成为苹果的皇家代工厂,甚至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代工厂之一。
在巅峰时期,富士康市值4000亿美元,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员工超过120万。
不过,从富士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不难看出,郭台铭将富士康的发展全部归功于苹果的订单,并且一直在跟上苹果的步伐。 苹果决定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后,富士康也纷纷效仿,在印度建立了多家代工厂。
在印度建厂受挫后,富士康的市值也开始出现问题。 数据显示,富士康目前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900亿美元,可以说是“大亏”。
富士康的市值之所以会接踵而至,其实也离不开其产能转移,市场普遍不看好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富士康建厂,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被传出。
虽然电子代工产业链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如芯片领域高,但也需要足够的技术人才来维持产能。
最重要的是,印度劳动力虽然低**,但素质也低,很多员工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在生产线上并不熟练使用各种设备。
可以说,富士康为了扩大在印度的产能,在员工培训和技术人才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可以说是培养了一批员工甚至技术人才,但塔塔集团却出来抢人。
作为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在印度的知名度可以说远远超过富士康,再加上20%的工资**,如果富士康没有对策,那么基本上会挖走很多技术人才。
这基本上意味着富士康之前的积累被浪费了,在印度建厂的进度直接倒退到以前的水平。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已经损失了10亿美元,但仍然看不到收益,这自然会让市场对富士康失去信心,而富士康的市值**似乎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值并不能说明一切,但它可以反映市场对它的认知。 对于富士康在印度建厂、放弃中国大陆生产基地的行为,市场普遍不容乐观。
根据最近的数据,富士康迄今已关闭在中国的20家工厂,裁员32万。
附言:
如今,富士康在内地的口碑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尤其是郭台铭的一些嚣张言论,以及他准备转移价值3000亿元的国内产能的声明,让很多人纷纷表示:富士康不如早点离开。 如果富士康在印度建厂的计划失败,富士康回到中国大陆发展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随着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国内晶圆代工企业的迅速崛起,富士康不仅失去了不少订单,而且其重要性也很快,甚至可以说富士康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您同意,请点赞,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技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