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中有10个孩子,但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只有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
然而,不幸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重要的儿子毛安英也被埋在敌人的炮火中,只剩下毛安庆的儿子,还有李敏和李奈的两个女儿。
但即便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传承的毛安庆,却一辈子都吃亏了。
从小时候躲避国民党,到流落街头,再到患上严重的脑子**,毛安卿的前半生可谓命运多舛。
幸运的是,毛安卿在37岁时遇到了一生的挚爱邵华,两人一起度过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那么,毛安卿一路走来遇到了怎样的艰辛呢? 作为***的儿子,毛安卿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1927年8月7日,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湖南和江西边境领导秋收起义,然后率部前往井冈山,在那里他建立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作为***的妻子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留在湖南常山,与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斗争。
不幸的是,杨开辉出生于1930年秋天**。
宁死不屈的杨开辉,最终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毛岸英、毛安庆、毛安龙等父母没有照顾,只能住在舅舅杨开之家避难。
事实上,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摸清了三个孩子的藏身之处,之所以久久不这样做,就是想“给大鱼打一条长线”。
察觉到敌人的眼线遍布住所,杨开之急极为,生怕敌人翻墙直接把三个孩子抓了过来。
直到1931年初,杨开之才终于收到一封求助信。
写信的人是***的弟弟毛**,得知嫂子死了,三个孩子躲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长沙,毛**非常着急,立即写信通知杨开志,让他把孩子送到上海生活。
就这样,三兄弟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
1931年春节前的一天早晨,三兄弟悄悄离开长沙盘仓,徒步20公里来到粤汉线白水站。
他们乘火车前往汉口,然后被转移到开往上海的轮船上。
由于旅费有限,又需要躲避国民党的逮捕,三兄弟就坐在最底层的舱室里。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下着雪天,三个孩子被冻得挤在一起,但为了不引起宪兵和探子的注意,几个人一句话也没说,也没有人冷声尖叫。
今年的除夕夜,三兄弟在船上度过了这段时间。
直到春节过后,他们才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旅程后,终于来到了上海。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上岸后,才开始了他们艰苦的生活。
在上海,三兄弟遇到了毛叔叔**,在***的亲自安排下,他们进入了我们党创办的大同幼儿园上学。
然而,没过几个月,幼儿园就被国民党发现,所有工作人员都被逮捕,孩子们因为没有人照顾而流落街头。
毛安庆跟着哥哥毛义英和弟弟毛安龙流浪,今年才8岁。
在上海流浪的日子里,他们三人就像《三毛的流浪》里的三毛一样,天天睡在路边、桥下、洞下,在垃圾堆里找点吃的。
上海有一座外白渡桥,毛安庆经常跟着哥哥推人力车给别人赚几块小钱。
直到几个月后,该组织才找到了毛安庆兄弟。
毛安庆化名杨永寿,与哥哥一起住在一个名叫黄慧英的地下党员家中。
三年多来,兄弟俩一直和黄慧英一家住在一起。
但黄家原本有4个孩子,虽然组织每月给黄慧英20元的生活费,偶尔也有一些补贴,但这还不足以养活一个大家庭。
没办法,她只能带孩子洗衣服绑纸花,而毛安卿则和哥哥一起在街上当报童。
有一次,毛安庆卖完报纸回来,发现自己收到了几枚假币,非常恼火。
他已经饿了两次,一怒之下,在电线杆上写下了“打倒外国人”的字样。
结果,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外国巡逻队看到,他立刻被打了一巴掌。
毛安卿立刻痛苦地在地上打滚,回去后就病重了。
也许是身体上的创伤,也许是外国巡逻队的殴打给毛安庆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他陷入了谵妄。
毛安卿两兄弟在黄慧英家度过了四年,虽然生活艰难悲哀,但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1936年初,上海党组织与***重新取得联系。
在此之前,上海地下党因为叛徒的背叛被敌人摧毁,双方长期失去联系,两个孩子的下落无从得知。
知道毛安庆兄弟俩还安然无恙,**派特派员为他们安排:去苏联学习。
当时,苏联表示可以接受一批中国烈士的孤儿和红军领导人的子女到苏联学习。
毛安庆两人无疑符合这个条件,于是吩咐兄弟俩:不用来陕北,直接去苏联就行了。
1936年6月,毛安庆和哥哥从上海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远洋航行抵达法国,然后前往苏联,住在共产国际儿童之家。
到达苏联后,兄弟俩终于有机会在多年后直接与父亲取得联系。
早早失去母亲和弟弟的兄弟俩,只能把所有的心思都寄托在父亲身上。
他们经常给董事长写信,随时汇报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事情。
**我经常在百忙之余抽出时间给两人写信,鼓励他们的两个儿子好好学习,将来回来报国。
毛安卿两兄弟在国际学校学习很辛苦,吃多了苦,珍惜来之不易的人生。
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兄弟俩都跳级。
**我为两个儿子的成长感到非常高兴**,当他第一次从他们俩那里收到来自苏联的**时,他忍不住拿着**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完全不理会生病的身体。
董事长左顾右盼,对分离了近十年的两位亲生骨肉的关注在那一刻涌了出来。
盯着**上既陌生又熟悉的两个人,**充满了兴奋和喜忧参半。
对于兄弟俩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艰辛,**心里很清楚,也很愧疚。
尤其是被毒打留下后遗症的毛安卿,董事长心中有着难以形容的痛苦和怜悯。
但好在,前往苏联的两人终于告别了过去的悲惨生活。
1946年1月,毛岸英先回国服役,毛安庆考入东方大学继续深造,次年毕业后回到父亲身边。
毛安庆回归祖国时,全国基本大局已经确定,“江王朝”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眼看国家统一在即,一家人多年团聚,毛安庆大喜过望,连困扰多年的精神问题都好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安庆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地道俄语参加了宣传部的翻译工作。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安庆完成了五六部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著作的翻译,成为宣传部的骨干核心。
只不过他事业一帆风顺,但感情上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此时,毛安卿已经年近三十岁,但婚事一直没有解决,他也很着急。
他给儿子一个主意:“你找搭档的时候,别说是我儿子,就说你在中宣部工作,岂不是很好。 不要问太多,人家是有能力的,也许他们不会看不起你,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女孩。 ”
父亲的话,让毛安卿很感动。
只不过,还没来得及为婚姻努力,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坏消息就彻底压垮了他——毛安英死了。
母亲早逝,弟弟去世,父亲常年不在身边,毛安英在毛安卿心目中的地位就不用说了。
两人七八岁就一起离开家乡,先后去上海和苏联漂泊。
对于毛安卿来说,哥哥是他的父亲、兄弟和朋友。
没有了哥哥,毛安庆失去了心吐、相依为命的对象。
精神上受到刺激,他很快就病倒了。
**劝他改变生活环境,于是毛安庆回到苏联休养。
这是他第二次出国旅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病重,空虚,没有哥哥的陪伴。
1955年,毛安英的遗孀刘思齐来到莫斯科大学进学,看望郁闷的毛安庆。
在外面徘徊多年后,他终于慢慢治愈了哥哥离开带来的痛苦。
他提出回国,刘思琪给***发了一封信。
后来,在***和驻苏联大使馆的安排下,毛安庆回到辽宁省大连继续休养。
不久,**来到大连探望儿子。
这时,毛安卿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父子俩亲切地聊了很久,期间还又提到了毛安卿的婚事。
见儿子久久拿不定主意,董事长试探性地问道:“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
说的是刘思琪的妹妹邵华,说起来毛安卿已经认识她了。
刘思齐嫁给毛安英的时候,邵华还是个扎着辫子的少女,经常跟着哥哥姐姐去中南海玩。
许多年过去了,邵华已经褪去了青春的青春,变成了一个正在北大读书的苗条女孩。
其实毛安卿早就对邵华感兴趣了,但因为在外面休养多年,没有机会表达对自己喜欢的女孩的仰慕之情。
这一次,父亲主动暗示,毛安卿觉得一个埋藏在心里很久的秘密看到了阳光。
从此,毛安庆和邵华开始书信往来。
两人交流思想和生活,也分享友谊和感情。
不知不觉中,两颗炽热的心一起跳动。
被爱滋养的毛安庆得以迅速康复,他主动离开疗养院,参加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1960年,毛安庆和邵华在大连结婚。
37岁的毛安卿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前半生经历风风雨雨的毛安卿,从这一年开始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作为***之子,毛安卿的生活和工作远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遥远。
他继续从事翻译工作,并出版了许多书籍以纪念他的父母。
业余时间,毛安青年会和邵华支持贫困地区建设,走访革命老区,帮助失学儿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虽然身处平凡,但毛安庆始终竭尽全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之子的毛安庆,无论是在退休前还是退休后,在工作待遇方面都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
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毛安庆享受着研究员的待遇。
在中宣部任职期间,他只拿到普通翻译的工资。
只有一个项目,在医疗方面,毛安卿享受到了副总理级别的照顾。
因为年轻时脑损伤的后遗症太严重,再加上晚年严重的心脏病,普通医院根本无法**,于是他被转入解放军301医院接受治疗。
此外,毛安卿从未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
然而,2007年3月23日,毛安庆终于因为心脏病发作离开了这个世界。
次年6月,邵华也因为乳腺癌扩散而跟着丈夫。
作为长子和儿媳,两人在一起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沉闷生活后,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毛安卿是幸运的,他是***10个孩子的三个幸存者之一,他是董事长的独子。
毛安庆又倒霉了,早年的动乱给他带来了身心双重打击,留下了一生的后遗症。
幸运的是,在进入后半生后,毛安卿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
虽然没能继承***的衣钵,但毛安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想必,看到儿子后半生平淡却幸福充实的生活,就足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