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答
1.对课外培训的治理和投资的看法。
教育部8日印发《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细化了继2021年“双减”文件和2023年校外培训暂行处罚措施之后,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律管理。 中国的课外培训机构最初是由私人教师开办的补习班演变而来的。 其治理逻辑的核心在于,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形成了所谓的“影子教育”,与学校教育并行发展,挑战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
接下来,我们将分阶段回顾校外培训行业政策治理的历史发展历程,让您深入了解当前政策的背景逻辑,更准确地判断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第一阶段是从1992年到2012年,有学者称之为校外培训行业的“弱治理阶段”,也有学者称之为“预备治理阶段”。 在1993年之前,校外培训的形式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实际上,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录取率,中小学已经开始对正常教学时间之外的补课收取费用,教师兼职补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993年,教育部(时为国家教委)发文提出,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假期给学生开组补课或新课,可以看作是校外培训规范化管理的起点。
1999年,大学入学考试规模扩大,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高,进而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 同时,取消了小学转初的统一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初中、初中考试的竞争压力。 此外,一线城市积分招生、特招招等选拔方式也变得流行起来,奥林匹克竞赛成为很多学校选拔的主要标准之一。 当时,一些奥林匹克培训机构实际上与学校有联系。 因此,虽然取消了中小学统一考试,但想要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奥林匹克培训在90年代大量涌现,最初仅限于一线城市名校的选拔。 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团体、机构、学校不得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阅读活动。
2.校外培训政策和投资分析。
现阶段,202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成为重要的法律发展。 法律部分承认了民办教育的盈利能力,使得以民办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在现阶段取得了快速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和培训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雪尔思成立于2003年。 由此可见,行业的发展与政策的演进息息相关。
2012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禁止学校单独或联合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各类选拔班。 一线城市也陆续收紧了竞争和择校管理。 总结1992年至2012年的管理周期,可以明显看出校外培训与学校的关系比较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内教育的公平性。 现阶段,行业规范主要依靠自律,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专项治理政策。
第二阶段是2013-2017年,标志着行业治理初步探索的起点。 当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控制任意收费的实施意见》,其中一项重点任务是治理中小学补课乱收费问题,提出要严查组织、参与补课乱收费的学校和教师行为。 到2015年,教育部已禁止中小学教师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付费补课,从而切断了校外培训机构与在职教师之间的利益链。 据相关文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补习教育机构教师人数已达到700万至850万人。
教师作为个人的补课也是校外培训行业市场高度分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阶段的行业具有去中心化、复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回顾2013—2017年的管理阶段,学校补课、教师补课仍是政策关注的重点,并尝试治理。 在减轻校内和校外负担方面,当时政策的重点仍以校为主体,独立校外机构的定性与治理不明确。
第三阶段,从2018年到现在,真正开始对校外培训行业进行系统治理。 2018年,**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是我国首个规范国家级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标志着校外培训被单独列为管理教育领域。
3.政策解读和投资机会。
截至2021年7月,出台的双减政策已经为校外培训行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 在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方面,政策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特点实行分级管理,严格审批和规范培训行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机构,要求此类机构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切断资本化渠道; 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不能营业。 同时,文件最后提到高中学科培训应参照实施,表明高中学科培训与义务教育的界限尚未明确。 除了熟悉双减政策本身,还需要关注政策之外的相关配套措施,这些措施致力于完善K9科目培训的治理细节。
例如,2021年6月成立校外培训督导系,同年7月,正式出台双减政策。 9月,《课外培训机构职工管理办法》《中小学生课外培训教材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外培训费用监管的通知》分别从人员、培训内容、收费等角度细化了治理办法。 11月印发的《关于搞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广告的管控。 2022年12月《关于规范中小学生非学术性课外培训的意见》和2023年10月《关于规范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监管体系。 从这些政策来看,行业在合规的道路上正在稳步推进。
新编的《校外培训征求意见管理条例》草案中,有几项关键内容变化。 首先,明确了课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基本定位。 这一点在2022年12月的非学科管理政策中已经提到,本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校外培训的补充作用,在依法合规的框架下对业务发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调规范要满足家长的合理培训需求。 这意味着,只要培训机构能够在政策框架内运作,它们就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并保持健康的发展空间。
其次,进一步明确学科与非学科的分类管理,更加清晰地划定两者的界限,为非学科健康发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在高中和非学科培训方面,与双减文件略有不同,双减文件提到,在详细阐述了K9学科培训的限制后,新的高中学科培训机构将不予批准,而草案则明确了分类管理后高中学科培训限制的细节。 这表明,从政策角度来看,高中科目培训和K9科目培训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
总体而言,该草案是现有政策的延续,使管理方向更加清晰,使行业内的培训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开展业务的范围和标准。
4.校外培训政策及投资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对90年代至今校外培训政策的演绎过程的总结是,每一项政策的关键节点大多是由于行业的过度发展,对传统学校教育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校外培训政策始终以保证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和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促进行业向正规化方向发展为目标。 随着业态、从业人员、资本参与的快速变化,政策管理的重点也在随着行业变化而不断调整。 只要学校教育的主要公共服务功能不妥协,课外培训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该行业的投资机会。 我们对行业的看法仍然非常积极,我们认为这对行业领导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政策演进和近几年的系统化管理,能够生存下来的行业龙头才是行业的赢家。 它们既能满足国家规划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多元化培训的需求,从而形成有益的供给。
尤其是在2018年和2021年两大重要治理政策出台后,尤其是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双减政策之前,校外培训机构主要依靠以入学考试为导向,辅以素质提升的K9学科培养业务。 政策实施后,龙头院校基本停止或剥离K9学科培训业务,只保留高中阶段的学科培训。
自 2022 年以来,领先机构已开始为 K9 学生开发识字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虽然与传统学科的内容和体系有关,但不再是单纯的应试教学,而是更注重思维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为行业提供新的供给,符合“有益补充”的定位。 大多数缺乏发展扫盲教育能力并仍然以考试为导向的机构已经退出市场。 因此,供给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那些准备转型的领先机构将获得全部收益。
5.教育培训行业的复苏和投资机会。
因此,从实际业务发展来看,从2023年初开始,素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纯学科培训的需求,并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近几个季度,新东方、好未来等行业龙头重启网点,稳步扩张,行业呈现复苏发展态势。 自 2023 年初以来,我们也见证了二级市场的拐点机会,业绩和估值迅速翻倍复苏。
本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我们可以更有信心,现有的行业领导者将满足规范。
高中学科培训和非学科培训都是在法律合规的框架下进行的。 关于未来竞争是否会加剧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在行业治理逐步明确后,行业的技术门槛实际上会继续提高。 目前,对牌照审批、员工资格、资金监管等要求,使合规业务发展的启动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我们预计不会有大量机构快速回归,现有的行业龙头将有足够的时间窗口来巩固其优势。
尽管2023年经历了一轮估值修复,但与双减政策实施前相比,板块估值仍有明显折价。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市场对收紧政策的担忧。 然而,该政策一直在朝着合规的方向发展,并继续收紧。 在收紧过程中,政策为健康产业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竞争格局对龙头有利。 我们认为,在当前政策框架下,龙头企业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复苏增长。 政策越明确,对龙头企业越有利。 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从购买业绩和估值的角度来看,都值得投资。
我们重点推荐在高中培养方面优势明显的A股学达教育,并关注美港股的龙头培训公司,如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集团、学者教育、高途等。
会议纪要**:温八沽研究]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