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邱庆泉、李延年、黄柏涛、刘如明四军团的历史依次书写,今天终于轮到黄伟当第十二军团了。
黄伟的第十二军团是整个淮海战役的3个精锐军团之一,另外两个是邱庆泉的第2军团和黄柏涛的第7军团,另外,在其他军团中,除了李密的第13军团外,其余的孙元良第16军团,刘如明的第8军团,李延年的第6军团都是弱小的鸡。
可以说,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军团为核心展开的。
在第一阶段,年庄之战中,主要目的是歼灭黄白涛的军团。
第二阶段,双堆机战役,主要目的是歼灭黄魏的军团。
第三阶段,陈官庄之战,主要目的是歼灭邱清泉的军团。
可以说,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消灭这三大兵团,一共三十五万人,至于另外二十个50,000人,其实买一送一一起卖。
黄伟的第12兵团前身为第18军,当时下设3师、10师、11师三个师,均隶属于土木工程系。
1948年8月,在第18军改编的基础上,调入唐恩伯部第85军,以这四个军为主体,加上第4个快速纵队,成为第12军,隶属于白崇禧的“华中”剿別序列。
黄伟的第12军共有4个军11个师,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杨波涛的第18军,前身为整合的第11师,是五大主力之一。
第18军共设3个师,分别是:第11师、第49师、第118师,其中第118师编入战车部队,编为第4快纵队,师长尹忠岳兼任纵队司令员。 整个第18军,加上第四快速纵队,总共有3万人。
第10军下设3个师,即:第18师、第75师、第114师,共2个50,000人。
第 10 和第 18 集团军加起来总共有 5 人有5万人,两军共装备了8门美国105毫米榴弹炮、36门美国37高射炮、12挺美国22机枪、40门81毫米迫击炮、30多门82毫米迫击炮、200多挺重机枪、400多门60门火炮、火箭筒20多门、冲锋枪3000多支, 和 1 支步枪4万多件,以及一些火焰喷射器,除了150多辆汽车,200多辆马车外,两军携带了两个弹药基地,其余的弹药由汽车和货车运输。
第85集团军的总兵力约为2人50,000人,主要是国产设备。 法国75毫米山炮6门(这是李云龙的意大利炮,俗称75小姐,不是意大利研制的,而是法国研制的),日本75毫米山炮4门,日本41门炮3门,俄国762野战炮12门,美国火箭筒6支,美国火焰喷射器12门,掷弹兵83支,冲锋枪335门,60门火炮180门,迫击炮54门82门。 79式轻机枪563挺,79式重机枪110挺,79式步枪7560支(79式是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的复制品,1935年由公县兵工厂生产),各类车辆30辆。
可以清楚地看出,第85军的装备与第18军的装备有很大不同,这是装备精良的五大主力的优势。
第14军有2个师,大约2万人,我查了一下装备上的信息,但是没有相关线索。
在这四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第18军,第85军倒下,第14军排名第三,最弱的是第10军。 整个第12兵团大约有10万人。
第18军的特点是防御,善于建造防御工事,人到哪里,防御工事就会修好,战斗特点是防御性反击,在前几年的战斗中,虽然损失了不少人,但是老兵的骨干骨干却保留了很多,整个第十八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然而,由于黄永东的固执,他没有听从十八军总司令杨伯涛的建议,最终全军被围剿歼。
其实如果第十二军团到达孟城,不是先去苏县,而是南下蚌埠,与李延年和刘汝明会合,然后一起进攻苏县,那么整个战场形势就会大不相同,李延年和刘汝鸣,两个军团的战斗力一般,但如果是协助第十二军团一起进攻, 这将是最合适的。
这也是杨伯涛一生从未原谅黄永东的原因,杨伯涛生于1909年4月19日,1959年被赦免,2000年2月20日去世,享年91岁,可以说后半生还不错,如果他能早点舍黑归光明, 还有淮海战役时期的廖云周,那么55岁,至少也是中将吧?老廖当时是师长,杨伯涛作为五大主力的统帅,至少要高出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