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秋因为片中成功饰演刘三姐而成为全国当红影视明星,剧照经常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头版,被誉为“民族女神”。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黄婉秋拍《刘三姐》时才十六岁,这是她的银幕处女作,而在此之前,她没有任何恋爱经历,却能将刘三姐和阿牛哥之间的爱情演绎得动人,实在是太惊艳了。
随着电影的成功,“刘三姐”这个文化符号陪伴着黄婉秋的一生,直到2023年3月4日,黄婉秋在桂林病逝世,这个银幕上的经典角色终于结束了她一生的动向。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刘三姐”黄婉秋的传奇生涯。
黄婉秋,汉族姑娘,1943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 她的父亲是一名百货店店员,喜欢唱歌,这对她影响深远。
黄婉秋从小就对唱歌和表演充满热情。 据哥哥回忆,小时候,黄婉秋喜欢和同龄的孩子“演戏”,最喜欢演公主,总是唱几句,所以在邻居中名声很高,是大家都疼的小明星。
虽然她和后来扮演的庄族民间人物刘三姐不同,但她的热情和才华给她在娱乐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婉秋的戏剧生涯从她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姑姑带她去贵居丹娇的老前辈萧金凤学习艺术。 这段经历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多次回忆起来。
小学时,黄婉秋主动成为班上娱乐的骨干,甚至多次代表桂林附属小学参加全市的歌唱比赛,被全校师生视为“唱歌的苗子”。
十三岁那年,她看到桂戏团招收学生的广告,和家人商量后,她顺利考上了考场。
当时,13岁的黄婉秋在舞台上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热情,她对贵菊的热爱让她在文化课不足的时候,破例考上了桂菊剧团。
在剧团一年多的时间里,黄婉秋成长迅速,14岁那年,她就登台亮相,在《杀三妖》中饰演苏妲己。 对于这次出道,黄婉秋印象深刻,既紧张又兴奋,她提前一个小时化妆,在脑海中排练了许多演技。
出道的成功让她得到了剧团老师的认可,从此成为桂林戏团的“小栋梁”,在多部剧目中崭露头角,成为桂林剧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1959年,彩色剧《刘三姐》惊人上映,立即在广西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各种专业或业余文艺团队相继排练,其中就包括黄婉秋的桂剧团。
对于广西人来说,刘三姐的传奇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尤其是对于黄婉秋来说,她童年时常想象自己身处刘三姐时代,如今终于有机会扮演这个经典角色。
黄婉秋被分配到剧团时,由于年纪小,只能在彩剧《刘三姐》中饰演C角色。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排练和研究这个角色。
在彩排中,她凭借精彩的表演成功晋升A角。 正是因为她在《刘三姐》中的出色表现,才获得了出演电影《刘三姐》的机会。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61年上映的电影《刘三姐》原本并不是由黄婉秋主演的,这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60年前后,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各种版本的“刘三姐”。 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也对刘三姐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决定筹备电影版的《刘三姐》。
于是,导演苏丽、作曲家雷振邦、长春电影制片厂作词人乔宇来到广西桂林征集风格,最终完成了30多万字的剧本初稿。
在电影《刘三姐》的主角选型中,导演苏丽曾考虑过国内观众熟悉的专业演员。 不过,广西提出刘三姐是广西的标志性人物,应该由当地人来扮演。
于是,剧组开始在桂林当地选角。 其中,桂戏团的黄婉秋获得了试镜的机会。 黄婉秋青春靓丽、朴实自然的表演给导演苏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缺乏电影表演经验,她最终只在试拍阶段扮演了“周梅”这个角色。
“刘三姐”一角由广西歌舞团的傅金华获得。 傅金华是土生土长的广西苗族色彩表演艺术家,不仅早成名,而且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她主演的彩色剧《刘三姐》已在中南海演出四场,广受好评。
在电影《刘三姐》拍摄过程中,广西制片人发现饰演刘三姐的傅金华在镜头前唱歌时不够好看,可能会影响刘三姐形象的呈现,于是决定由饰演“周梅”的黄万秋来代替这个角色。
虽然这个决定对傅金华和黄婉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傅金华却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电影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刘三姐在电影中的配音就是傅金华,包括著名的《山歌如春江水》也是她演唱的。
而对于黄婉秋来说,这是命运的转折点,当时她还年轻,演戏经验不多,但在导演苏丽的鼓励下,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刘三姐这个角色中。
1960年夏天,摄制组来到了刘三姐故事的发生地——漓江畔。 对于刚进入影视圈的黄婉秋来说,她在舞台上表演时对镜头位置和角度都非常陌生,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银幕处女作,所以在开拍之初就非常紧张和内敛。
不过,经验丰富的导演苏瑞并没有给初出茅庐的女孩太大的压力,而是耐心地引导她,教她如何改变演风,如何进入角色。
黄婉秋后来回忆说,当时导演苏丽告诉她,之所以选择她饰演刘三姐,是因为她看中了她自然朴素奔放的气质,所以在听了导演的建议后,她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开始随心所欲地表演, 但摄制组非常满意,她的表演也逐渐达到了完美的地步。
随着拍摄进度过半,黄婉秋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她从未谈过恋爱,不知道该如何呈现刘三姐和阿牛哥之间的爱情竞争。
对于熟悉《刘三姐》的观众来说,刘三姐在大榕树下扔绣球花的表情和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黄婉秋却是一个尚未敞开心扉的小女孩,可见她在感情上已经下大功夫,表现出刘三姐的真挚和奔放。
拍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加上漓江的气候难以忍受,让黄婉秋在片场中暑晕倒。 尽管如此,她还是与摄制组其他成员一起克服了一切困难,于1961年将中国大陆的第一部景区**故事片《刘三姐》呈现给全国观众。
自首播以来,《刘三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吸引了无数观众,甚至掀起了千千万间空巷的盛会。 刘三杰的形象和歌声成为广西壮族人的象征,黄婉秋成为当时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这部山水故事片以其美、歌美、风景的特点,赢得了国内外多地的高度评价,甚至成为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电影。
随着“刘三姐”的火爆,黄婉秋的演艺事业也达到了巅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的名字已经与刘三姐紧密联系在一起。 1963年第二届百花奖,黄婉秋凭借在《刘三姐》中的精彩表演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一炮而红。
此后,黄婉秋重回彩剧舞台,出演了《白发女郎》《在金沙江上》《桂花与石郎》等经典剧目。 然而,当黄婉秋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艺事业中时,时代的潮流却从她身边呼啸而过。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黄婉秋和刘三姐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而黄婉秋主演的《刘三姐》不幸成了反面例子,她很快就从舞台的聚光灯下跌落,陷入了千夫所指出的悲惨境地。 在那十几年里,黄婉秋多次有过放弃的念头。
不过,她的丈夫何有才,也是一名影视演员,虽然名气不如黄婉秋,而且比她小6岁,但却是一个非常体贴的丈夫,在那段时间里成了黄婉秋的避风港。
何有才曾在采访中深情表白,他说三姐的光芒比他更亮,他愿意做明月,永远陪伴黄婉秋,太阳。 在生活中,何有才对黄婉秋真的很在乎,他担任黄婉秋的司机和助理,帮助她打理生活和事业,在黄婉秋人生最艰难的岁月里,扮演守护她的“牛哥”角色。
因为何有才的关心和鼓励,黄婉秋重新登上舞台,阴霾散去后,再次以“刘三姐”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
1977年11月,彩色剧《刘三姐》再度上演,这无疑是送给黄婉秋命运的礼物,也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虽然黄婉秋已经34岁了,身材因为养育原因有些走样,但她的魅力还是和当年扮演刘三姐一样。 更何况,“刘三姐”再度登场,除了她,似乎没有人更适合表演。
十年来,她虽然告别了舞台,但她对刘三姐的诠释和理解从未停止过。 为了给大家带来新的“刘三姐”,她重新编排了舞蹈动作,结果出人意料,展现出崭新的效果。
此后,她在丽江剧院出演了近300场《新刘三姐》,创作了壮族戏曲《鸟衣》,从此开启了她的第二艺术人生。
80岁高龄的黄婉秋在桂林病逝,“刘三姐”的故事似乎已经收尾,但何有才表示要整理黄万秋的信息,以书的形式传承刘三姐的精神。
黄婉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不是壮族人。